话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发表日期:2006-07-15
来源:眼科 作者:徐景美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一周前,张大妈起床后突然感觉视物不清,自己对镜看看不红不肿,感觉也没有疼痛等不适,但就是看东西不如原来清楚了,尤其是左眼更为加重。张大妈不敢犹豫,立即让老伴带着来到眼科。经眼科医生仔细检查,发现张大妈左眼视力为眼前手动,眼底视网膜静脉饱满、怒张、轻度纡曲,玻璃体内积血,隐约可见视网膜上散在出血、渗出及机化膜,同时出现白色或黄白色点状渗出物,成堆或散在分布在眼底后极部,已波及黄斑区,故影响了视力。医生详细询问张大妈曾患有哪些慢性病,张大妈说除了患有血压高外,糖尿病也有七、八年了。根据检查,最终医生得出明确诊断,张大妈患的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是一个复杂的代谢性疾病,主要侵犯全身的小血管,逐渐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尤其对眼睛的影响较普遍,可影响虹膜、晶状体、眼肌、眼压、视网膜等。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最为常见。统计表明,约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经济发达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主要致盲眼病。张大妈的病例非常典型,如果不及时诊治,随着病情的发展,除了微血管瘤和小片状出血以外,晚期和严重的病例,可反复发生大量的玻璃体出血,出血吸收伴机化条索,产生纤维血管增殖与视网膜粘连,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增殖条索牵拉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脱离,最后常导致眼球萎缩而失明。
那么,为什么糖尿病人会出现视力下降呢?这是因为眼睛的后球壁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能将眼睛感知的图像传递到大脑,使人产生视觉现象,这层薄膜称为视网膜。视网膜上分布着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糖尿病患者出现慢性血管并发症时,视网膜上的小血管发生阻塞,由于缺血继而缺氧,引起新生血管形成并增殖。这种新生血管抵抗力低,易发生破裂,引起出血。血液在视网膜表面或流入玻璃体内,影响光线进入眼内,不能清晰成像,出现严重的视力下降。若反复出血,形成的机化条索收缩牵拉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脱离。这是导致完全失明的重要原因。
糖尿病人该如何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控制血糖至正常范围,3.2-6.2mmol∕L。
□ 预防血管病变:戒除烟酒、降低血脂、控制血压、降低血粘度,防止血管硬化。
□ 常规眼科检查:眼底(即视网膜)尚未出血时,每年应散瞳查眼底,若有眼底早期出血,应及时治疗。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怎样治疗?
□ 激光治疗:对中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已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时,应进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
□ 玻璃体手术:晚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已失去激光治疗时机者,则需行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光凝,保存视力,防止失明。
张大妈在成功接受眼科为其实施的玻璃体切除加硅油注入术后,视力恢复到了0.3,她十分高兴,感激之情溢于言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发展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提醒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有效控制血糖、定期检查、防治并发症,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清楚地看着这个美丽多彩世界。
联系电话:010-63926062 010-639262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