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综合征
发表日期:2006-11-14
来源:中医科 作者:杨阿民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前列腺炎综合征是中青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难治病,往往与后尿道炎、精囊炎等同时发生。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特异性与非特异性的区别,其中以慢性非特异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为多见。据不完全统计,本病约占泌尿男科门诊病人的1/3左右。其临床特点是发病缓慢、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由于前列腺上皮脂膜的屏障作用,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泡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所以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

|
|
据欧美统计资料,成人病理发病率可达到35%~98%,在普通男性人群中的临床发病率可能达到5%~8.8%,在美国每年慢性前列腺炎就诊者约有2百万。据国内资料统计,其病理发病率约为24.3%,其第一个发病年龄高峰在30~39岁,约为34.4%,另一个高峰为60~69岁,发病率约为36.4%。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经过是一个渐进的复杂过程,患者可出现长期钝痛,排尿方面的异常以及性功能障碍和生育方面的变化,或神经心理方面的障碍等等,由此可影响到婚姻与家庭甚至社会稳定。所以,前列腺炎不仅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前列腺炎综合征因前列腺腺体疾病而引起的不可言喻的症状或状态,其机制仍不清楚。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为会阴部、腰骶部、大腿内侧、腹股沟或膀胱/耻骨上区、阴茎、睾丸疼痛或不适,并且伴有下尿路症状和生活质量下降。
一.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炎综合征的分类 Ⅰ类: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尿路感染史)。 Ⅱ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尿路感染史)。 Ⅲ类: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ⅢA类(炎症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白细胞)。 ⅢB类(非炎症型):前列腺痛。 Ⅳ类:无症状性炎性前列腺炎(偶尔查见白细胞)。
二.现代医学对前列腺炎病因的认识 Ø 微生物感染。 Ø 不明原因造成的盆底肌张力过高或痉挛及后尿道压力过高,致使前列腺内尿液返流,造成“化学性前列腺炎”或前列腺痛。 Ø 全身或局部免疫力下降。 Ø 前列腺液排泄不畅。 Ø 紧张的工作生活或焦虑、抑郁心理,可使全身交感神经易兴奋,前列腺后尿道a_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性增高。 Ø 长时间的性抑制。 Ø 性交过度。 Ø 手淫过度。 Ø 受凉。 Ø 固定或长时间坐位工作(如司机、白领,经常长时间的骑自行车等)。 Ø 便秘。 Ø 性交中断法避孕。 Ø 病源微生物的作用(可通过泌尿道、血液循环、淋巴循环所感染),又可分为非特异性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肠道杆菌、变形杆菌),特异性感染(如滴虫、结核、淋菌、霉菌等)。 Ø 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因素(如尿道冲洗、器械检查、洗浴等)。 Ø 男性激素不足。 Ø 免疫功能低下。 Ø 盆腔、神经、血管、淋巴循环障碍(包括交感、副交感神经)。 Ø 其他器官炎症(感染)波及,如尿道炎,精囊炎,精阜炎,附睾炎、溃疡性结肠炎,肛隐窝炎,膀胱炎等。 Ø 行为因素,如不及时排尿(憋尿)造成尿液─前列腺液返流。 Ø 性活动、性冲动的不规律、方法不当。 Ø 饮酒或进食辛辣食品(造成盆腔充血)。
三.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 Ø 下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尿滴白等。 Ø 下尿路梗阻症状:排尿无力、尿不尽、尿线细、尿分叉等。 Ø 盆腔疼痛症状:射精痛、盆腔痛、腰骶部胀痛,下腹部隐痛、会阴、肛门部坠胀不适,感觉异常(尿道蚁走感,生殖器发凉发痒)等。 Ø 性功能障碍:早期勃起功能增强,以后勃起减弱、早泄、性高潮不满意,性欲降低、阳痿等。 Ø 精神情感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全身乏力、易疲劳、失眠、焦虑、忧郁、头晕等。
| |
|
|
|
四.慢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治疗 Ø 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是临床上治疗PS的常用方法。在美国38%的泌尿外科医师和49%的非泌尿科医师在治疗PS过程中使用抗生素,而在欧洲和加拿大,绝大多数医师使用抗生素,其中非泌尿外科医师使用率更高。在临床治疗中,几乎全部PS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疗。从理论上讲,抗生素只对I、Ⅱ型有效,而此二类只占PS的5%~10%,频繁使用还可引起细菌的耐药性,故抗生素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应选择脂溶性,容易通过前列腺上皮屏障并在前列腺体内达到治疗浓度,弱碱性,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的抗生素。在美国最常用的抗生素是喹诺酮类药物(60%),其次是磺胺类药物(24%)和四环素(16%);而在欧洲、加拿大,一线药为磺胺类药物,其次是喹诺酮类和四环素。如怀疑存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选用四环素或红霉素,对有培养结果并进行药敏试验者,应选用敏感的抗生药物治疗。用药时间1~4个月,甚至长达6个月,治愈率30%~50%。停用抗生素,很容易复发。复发后一般仍主张再使用一个疗程抗生素,选用二线药物或通过连续的低剂量抑菌疗法,如SMZco 0.5qd,仍然有效。
Ø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不仅对ⅢB型有效,对ⅢA型和Ⅱ型前列腺炎同样有效。使用α-受体阻滞剂能使紧张的膀胱颈和前列腺组织松弛,降低尿道闭合压,消除排尿时前列腺内尿液返流,改善排尿功能,从而缓解PS患者的症状。过去使用竹林胺、哌唑嗪,因其选择性差,副作用大,而被新一代α-受体阻滞剂所取代。这类药物有特拉唑嗪和哈乐等,一般主张从小剂量开始,然后逐渐加大剂量。原则是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无明显副作用的剂量,治疗时间至少6个月,这样可减少症状复发。
Ø 前列腺按摩 PS发病过程中前列腺导管阻塞,组织炎症纤维化,瘢痕形成,炎症和梗阻互相加重。疏通前列腺导管,有利于前列腺泡内炎症坏死物质排空,也有利于抗生素更好地渗入到前列腺组织。按摩的力量在患者忍受的范围内可以逐渐加大,每周2~3次,促进前列腺排空,可使前列腺变软,形态缩小,加速PS患者症状的改善。
Ø 微波及射频治疗 通过热效应和热传导作用,促进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前列腺腺泡和腺管的通透性,改善Ⅲ型患者的症状。通过直肠或尿道途径,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为宜。温度在45℃~60℃之间对ⅢA类有效,<45℃对ⅢB型有效。对I、Ⅱ型患者,微波及射频治疗无明显作用,甚至可加重病情。
Ø 温水坐浴 水温43~44℃,每晚一次,每次20分钟。
Ø 手术治疗 为PS的最后一种选择。适用于难治性、病情顽固、症状反复发作、或有大量的前列腺结石者。由于TURP不能切除前列腺外周部,效果不能确定。根治性前列腺切除创伤大且有一定的并发症,故不是最佳选择。
Ø 肛内用药 临床常用的为栓剂或灌肠。
五.中医病因病机 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肾阴不足,肾阳亏虚:
Ø 素日过食肥甘厚味、辛辣炙煿之品,或过量饮酒,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潴留,郁而化热,致湿热蕴积于下焦;或七情六郁化热生火;或外感六淫湿热火毒,火热之邪下迫膀胱,均可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司,水道不利而发生本病。 Ø 外受寒湿之邪,阻于厥阴经络,气血凝滞,不通则痛。 Ø 肾阴不足,相火旺盛,或忍精不泄,离位之精化为“白浊”。 Ø 先天禀赋不足或淫欲不节,房劳伤肾或忧郁过度,病久体虚而致肾气虚弱、肾精亏损。 Ø 因其相火郁而不散,或湿热久滞不除,阻于肝经,可致精道气血瘀滞,故迁延难愈。
总之,本病每由湿热、血瘀、气滞、肾虚所致,更多见于湿热夹瘀。
六.中医辨证论治 本病属于中医的“精浊”、“劳淋”、“白浊”、“腰痛”等范畴,中医药在该病的治疗方面具有特色和优势。
Ø 湿热下注证 主症:一般发病较急,会阴、睾丸及小腹部胀痛或刺痛,腰骶部酸痛,可伴有尿频、尿急、尿道灼热症状,小便黄赤,时有便干,口渴喜饮。指诊前列腺饱满,压痛较明显,前列腺液较多,细菌培养多阳性,白细胞数增高。严重者全身可伴有发热、寒战,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治法:宜清热利湿,兼行气活血。 方药: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加减。
Ø 气滞血瘀证 主症:病程较长,以疼痛为主,痛引少腹、睾丸及下腰部。指诊:前列腺压痛明显,质地不均,大小不等,可触及结节。前列腺液量少或无,细菌培养多阴性。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弦或弦紧。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前列腺炎汤加减。
Ø 肾阴不足证 主症:多见于中年人,病久体虚,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偶有血精,尿后余沥,茎中作痛。指诊:前列腺不大,压痛较轻,前列腺液少,细菌培养多阴性。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微数。 治法:滋补肾阴,清泄相火。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Ø 肾阳亏虚证 主症:腰酸乏力,萎靡不振,少腹拘急,手足不温,小便频数,淋漓不尽,甚则阳事不兴,勃起不坚。指诊:前列腺软而稍小,压痛不明显,前列腺液量少,细菌培养多阴性,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白细胞多接近正常。舌质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或弱。 治法:温肾助阳,佐行气活血之剂。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七.慢性前列腺炎的预防及调护 Ø 预防感冒着凉。 Ø 注意饮食,忌酒,忌辛辣食品。 Ø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Ø 积极治疗身体其他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 Ø 保持心情舒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