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新闻中心

从灾难中学会成长

发表日期:2008-05-27 来源:干部综合科 作者:邸 岩 本页责编:原驰


“心系一脉,联手兴邦”!
              ——干疗科 邸岩

  5.12已经作为一个纪念日永远刻在人们的心里,这些天来,我们打开电视、电脑、收音机,听到最多的是:四川、地震、救援,这些画面和词汇牵动着每位中国人的心,而对于医院来说,最深切的还是我院对前线救援队的牵挂。让我们记住英雄们的名字吧。

光荣榜

第一批医疗队:王效信(急诊科)、张燕中医科)、于宏(车队)、李亚坤(车队)
第二批医疗队:张京慧(干疗科)、周玉红(干疗科)
第三批医疗队:王红燕(透析室)
预备医疗队:徐建立(副院长)、黄辉(脑外科)、姜福胜胸外科)、孙悦东(普外科)、孙旸(麻醉科)、王勇(呼吸内科)、陈国强(骨科)、陈迎春(骨科)、李洪川(骨科)、关雷(麻醉科)、吕岳(外科)、杜汉萍(外科)、蔡靓(内科)、徐亦敏内科)、初均晓(急诊科)、刀小斐(急诊科)、常盼弟(急诊科)、李素霞(手术室)、万冬青(手术室)、王然(手术室

尽我所能,为院分忧,为民奉献

  四川的大地震,数万遇难者用鲜血震撼了全中国,也重新整合了全中国人民的心灵秩序,人们在灾难中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下意识的抛却猜疑和隔阂,主动的凝聚在一起。有钱的捐钱,有血的捐血,不然就捐蔬菜,或者出工出力,用我们可以想到的方式,默默的给灾区以支持!

  每位医务工作者,从见到地震发生的一刻起,就不停的在回应着心中的呼声,“我要上前线去救人!”

  是的,这是我们特有的方式,毋庸置疑也毫不迟疑,我们的英雄们用实际行动证实了,医务工作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父母心。

  家国天下,也许在启程的那一刻,我们的医务工作者,不会想到那么远,但那种责任感分明的诉说着,为国担忧,为院分忧,为民解忧。

  今年是个不同寻常的一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雪灾、地震妄图打垮中国人,殊不知每个中国人都是硬骨头,我们从灾难中学会成长,也意识到,尽我所能为院担忧,为民奉献是支持国家、支持灾区的最好方式。

亲民爱民,尽院所能,为职工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政府在这次救援过程中不只是快速反应和举全国之力,而是敞开胸怀,接受世界各国的支持,包括曾经给我们伤痛的日本,这种气度在震惊世界各国的同时,也让每个中国人都行动起来,我与祖国共患难。这种意识形态的进步,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政府,这样的总理,这样的人民,我们的社会将更进步,我们的国力将更强大!

  国之所以强大,有两个支点,一是政府的号召力和应急能力,二是民众的响应力和凝聚力。医院也一样。在这次组建救援队的一刻,我们看到了医院的号召力和应急能力,我们还看到了每位职工的响应力和凝聚力。每每从组队到出发,短短的几个小时,所有的人员,整装待发;所有的物资用品,齐备。而每出发前,医院的所有领导都会远远的送他们到机场,千叮咛万嘱咐;出发后牵肠挂肚,去家里慰问,给他们打电话,嘘寒问暖。和谐,以人为本。

  一条条枯燥的院训以鲜活的方式诠释,而职工以院为家的心贴得更紧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截至到2008年5月23日,医院共捐款 元,其中特殊党费 元。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捐得最踊跃。在这样温暖的大家庭,医院以每位职工为重的理念,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医院将会更好!

  地震,震塌了房屋,震坏了马路,却震不垮民众的精神。心系一脉,联手兴邦,从灾难中学会成长,这是一个过程,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医院将实现真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