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点燃火炬,用服务传递热情
来源:科技处 作者:闯冬梅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
“用热情真诚良好的服务,为国家赢得尊严和友谊。” ——温家宝总理为奥运志愿者题词 | | |
2008年9月6日,当残奥火炬点燃的时候,鸟巢,注定再次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我很幸运,能够在这特别的日子,在这“建筑奇迹”旁提供医疗服务,我的岗位仍是待在急救车里负责伤病员的紧急转运,一层M区是我们3人小组的主战场。
经过10个多小时的筹备,我们射箭医疗组支援人员一切准备就绪,严阵以待。夜色渐浓,霓红灯照亮了场馆上空,不远处的水立方也是五彩斑斓,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开始涌入赛场。
晚八点整,残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始,全场九万多观众一起欢呼,共同为这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特殊运动员加油,为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这场盛会鼓掌。而在场外急救车内,我的内心早已被大家的热情所感染,透过车窗静静的看着对面盘古大厦上的电视墙,听着响彻云霄的呐喊声,激情在心中随着亿万人民跃动。
突然,一名外国人瘫倒在急救车旁,手里还握着一根拐杖,大家心里一惊,迅速下车,围在他的身边,由于语言不通,我们请来了专门提供语言服务的志愿者。初次询问,我们了解到他自觉身体疲乏,他的表情告诉我们他现在很虚弱。于是我和司机立即从车上取下担架车,由于他行动不便而且身材魁梧,我们只得向一旁的志愿者求助,在我们六个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很平稳的坐到了担架车上。
看了他的胸牌,才知道他是伊朗人,住在残奥村,是这次伊朗国家队的医疗人员。通过再次询问,我们得知他是和朋友一起来看今晚的开幕式,由于赶时间,吃过午饭后就没再吃过任何东西,再加上一路的奔波劳累,体力消耗过大,本想出来换换气,没想到突然头晕,看到了我们急救车,便挣扎着走过来。
附近的志愿者也都闻讯赶来,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我们分工合作,我负责给他测血压,可是他的胳膊很粗,袖带不够长,没有办法,只得让力气大的司机同志帮我把着点,140/85mmHg,还好没有生命危险;其他志愿者给他买了些蛋糕和饮料,他真的是饿坏了,不一会儿就把这些东西都吃完了,十几分钟后他感觉已经好多了,看到他的表情不再那么难受,我们的心也稍稍踏实下来。
接下来我们准备将他送往残奥村综合诊所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可是他执意要等他的朋友一起回去,志愿者按照他给的地址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把附近的几个区域都找遍了,也没见到那个人,最后还是通过电话联络,才找到那位朋友。
终于,在开幕式快结束的时候,我们看到观众服务的志愿者把他的朋友推了下来,原来他的朋友也是位残疾人。现在的问题是该如何送他们回去呢?向医疗经理请示后,经理决定由其他车组将二人送往残奥村综合诊所。进行了病情交接后,我们成功的把二人送上那辆急救车。他此时的状态已经明显好转,身体也有了力气,握着我们的手不停的说“Thank you!”,并从包里掏出纪念章送给我们。车开走了,这时,开幕式也已经结束了。
这样的事情,我们志愿者每天都能遇到很多,我们就是这样用这种平凡的行为,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形象,志愿者在用爱心传递着友谊的火炬,用良好的服务传递着东道主的热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