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上,艾默里奇其实仍然没有脱出他的前作《后天》的模式,通过一个家庭,几个主要人物来表现人类在灾难面前各种行为、感情和人性。《后天》是父亲千里走单骑救子,《2012》中是前夫救前妻、父亲救儿女。当然他们都是通过艰难困苦的考验,跨越严寒、穿过浓烟、闯过地震、渡过洪水……,结局当然是美国式的大团圆。英雄没有能力拯救全人类,至少可以保全自己的家庭。无论是杰克还是杰克逊无疑都是亿万受难者中的幸运儿,他们或者恰好有幸处于灾难研究的核心位置,预知了灾难的到来;或者更为幸运,机缘巧合撞见了事实的真相,才得以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挽救自己和妻儿的命运。
然而,我想说的不是电影本身的情节如何,也不是那些山呼海啸的惊撼,而是我们在电影中无处不在的鼓吹着的美国式民主和人性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人心。
电影刻画了俄罗斯大亨手执十亿欧元一张门票,只管自己与儿子,将情人甚至都弃之不顾,显得那么绝情刻薄;刻画了美国代理总统拒绝开舱门放难民和工人进入方舟,让人恨之入骨;也描写了美国总统放弃了求生的机会,他决定和自己的人民站在一起,看似何等的大义凛然;意大利总理选择了在罗马的教堂祈祷,观来又是怎样的信仰崇高;印度裔科学家慷慨激昂地演讲,说服各国元首开舱救人,是否又让人精神振奋?
然而,我们看到了俄国大亨不顾自身安危,拼尽全力救子入舱时,会不会有些感动于那样的舐犊深情?我们看到了代总统为方舟计划的有序进行所表现出的纪律性是否也会让我们觉得有情可原呢?总统放弃了自己的生命,可是他没有忘记给自己女儿留张门票,是否也是另一种自私呢?意大利总理自己去祈祷世界的无恙,可是他也没能让自己的子民能有一个明白的死法。黑人科学家进了方舟方知慷慨陈词,而在计划过程中他只通知了自己至亲的父亲,这不是另一种卑鄙吗?
人心都是复杂的,没有那么的崇高,也没有什么样的卑劣。在生命面前,大家只是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怯懦。政要们担心将所谓的秘密说出后的恐慌,有钱人害怕所有人知道真相后,自己就失去了独享仅有的四万张门票的特权。而可怜的芸芸众生还在痴傻混沌地生活在谎言与安慰之中。活在世界尽头的、走到方舟甲板上的、看到新世界曙光的毕竟还是那些所谓的知情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然是享有特权的阶级。尽管也有像中国藏民的恰好和如主人公一家的所幸。人在和平世界争夺权力、攫取财富,只为能在末日来临的时候换取生的希望。没有能力取得登峰造极成就的小人物注定会履行自己注定的命运。而生对于他们而言,只是一种奇迹。
我敬佩那个在黄石公园做现场报道的“广播狂人”对世事洞如观火的清醒和面对浩劫时的冷静。他其实是个先知样的人物,是现代的玛雅人。然而,先知也是人,不是神,他无法自我解救,也不能让全世界的人知晓。所谓知情权,不过是政治和金钱嫁接的产物,没人能从卑微的位置上获得想要得到的民主。“俄罗斯、中国还有日本人民同意开舱门。”“英国、西班牙、德国、加拿大……人民同意开舱门。”共有的同情心还是要通过总统、总理们的个人觉醒来实现,而所谓人民同意不过是“我”同意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况且,能够站在方舟的舱门外的那些所谓难民已然是“优中选优”,比如那位腰缠万贯的曾经的拳击手。
真正让人绝望的不是地核的软化、地壳的移动、燃烧的岛屿、淹没的山峰、沉没的城市……,而是那坚硬的人心和多艰的世事。面对如此多舛的命运,我们倒不如像影片中印裔科学家父亲、黑人老乐师般的坦然。
既然如此,那便如此。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