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民生的“两会”有号召力——说说我家的“低碳”新生活
来源:院史志小组 作者:可 小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阅读:
|
“两会”期间,因爱人周一、三、五上班,不上班就在家看电视,原来爱看的韩剧停播了。过去不闻政治、不看新闻联播的她却迷上了“两会”和“新闻联播”,就是上班回来也要先看“两会”的进展,对“两会”的内容及会议讨论情况知道不少。这倒让我始料不及,家庭生活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也过起了“低碳”生活。
过去,我从节约的角度倡导过节电、节水和废品回收。对此她根本不屑一顾,认为节约不了几个钱,小家子气。可从“两会”得知了“低碳”生活的好处后,我家竟发生了大变化。
一是节电。早上晨练回来,打不开电视了,原来是把插销上的总开关关了。爱人说这样可节电,并冠名为“低碳”生活;过去洗好米直接打开电饭锅的开关,现在是洗好米等10分钟才打开开关,说这也是“低碳”;厕所的白炽灯换成了节能灯;电视机调到暗状态;所有电器在不用时均拔了插销或关闭了插销座上的开关。说如果全国人民都拔插销可节约180亿度电,相当于三座大亚湾核电站的发电量,洗好米浸泡10分钟,可节电约10%。
二是节水。过去我从节约的角度把洗衣服的水存起来冲厕所,她说麻烦,现在不仅把洗衣服的水存起来,就连淘米、洗菜的水也存了起来,浇花、洗手擦肥皂时也关掉水龙头。为了存水,专门买了大水桶放到卫生间。更让我感动的是,如果连续洗两缸衣服,把第一缸清洗的水接下来,第二缸洗时再把水倒回洗衣机。还洋洋得意地给我说,她不讲水是生命之源、我国人均水资源不足等大道理,仅说近期我国云贵等地干旱,一个学校为了节水,学校给学生吃莴笋,因为莴笋削皮不用洗,老师吃炒黄豆,因为炒黄豆不用水;还说云南弥南县散坡村小学规定学生每人每天一瓶矿泉水,可学生们舍不得喝,攒起来拿回家给爸爸妈妈喝……。
三是攒废品回收。过去我家只卖看过的旧报纸,现在发展到各种塑料瓶、玻璃瓶、纸盒、纸箱,就连吃过药的药盒也要攒起来。说纸箱是木材做的,用木材就得砍伐树木,树木本身净化空气……等等。这也是“低碳”。
四是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上早市买菜用米袋和面袋改做的布袋;出门自带水杯,坚持不用纸杯;做账打凭证尽量用纸的双面;近点的距离骑自行车,远点坐公交车,尽量少开车……。叮嘱我中午如在医院食堂用餐要自带餐具,坚持不要用一次性餐盒和一次性筷子;在办公室要随手关灯、不用电脑最好不要打开;少在电脑上玩游戏;下班要拔掉电脑插销或关掉插销开关……。
爱人说,如果人们不“低碳”,随着气候变化,“北极熊”就快没家了!
我搞了一辈子政工,自认为嘴皮子还算可以,可过去就没有说服爱人。没想到,今年的“两会”却改变了爱人的观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