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与全身疾病的双向关系(一)
发表日期:2010-04-29
来源:口腔科 作者:何淑琴 本页责编:王占荣,原驰
阅读:
|
|
牙周病是口腔最常见的疾病,是人类缺牙的主要原因之一。
牙周病是发生在牙龈支持组织“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的一种破坏性疾病。这一口腔常见病、多发病对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的影响和危害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
本世纪初,以英国内科医生 Hunter 为代表,主张拔牙以治愈全身病。然而,临床观察表明,除去“病灶牙”的干预疗法,并非都能治愈全身病,口腔菌血症导致全身疾病的机制,也缺乏有科学依据的解释。“病灶学说”逐渐被冷落和否定。
近年来,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严格的临床对照和科学的统计分析研究表明,牙周感染可能是心血管疾病动脉硬化、心肌梗死、脑卒中、妊娠并发症、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尽管现有的研究结果并不能证明牙周炎与这些疾病是因果关系,然而它仍可能是全身疾病的一种危险因素。
1.糖尿病
研究表明,在局部刺激因素相似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大于无糖尿病者。有学者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六并发症。目前认为,糖尿病是牙周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大量临床事实显示,糖尿病患者罹患牙周炎的风险明显增高。糖尿病人牙周病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白血球趋化性差,牙龈沟内白血球量低于正常人,白血球的吞噬功能低下。糖尿病人的组织再生能力差,故牙周胶元纤维一旦破坏,不易再生。另外,糖尿病人的局部微循环障碍,微生物与宿主的共生关系的改变唾液溶解酶活力降低,唾液分泌减少,使口腔自洁能力低下等均为牙周病患病率增加和不易愈合的主要原因。
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牙周组织的炎症较重,牙龈红肿广泛,呈肉芽状增生,易出血和发生牙周脓肿,牙槽骨破坏迅速,导致深牙周袋和牙齿松动。另有研究显示,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牙周治疗,清除了病原菌,并控制住炎症,可以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利于血糖控制。
2.艾滋病
Winkler 和 Murray 在1987年初次报道了与艾滋病相关的牙周表现。现有资料显示,30%的艾滋病患者首先出现口腔症状,其中,不少症状位于牙周组织。目前认为,与艾滋病有关的牙周病损有线形龈红斑、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和牙周炎,发生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阳性患者的慢性牙周炎进程比未感染者快。宿主除了周围血 T 辅助细胞下降外,局部组织对 HIV 感染的龈下菌群的反应为龈沟液中 IgG 水平增高,深牙周袋部位白细胞介素水平明显增高。临床上,在局部因素和炎症并不太重,而牙周组织破坏迅速,且有坏死性牙龈病损特征时,应进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寻找其全身背景因素。
未完待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