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抢生命——记参观北京急救中心
6月18日下午,机关团支部组织团员青年到北京市急救中心参观学习。“您好,是120吗?我这里出现了车祸,一名中年男子被撞倒昏迷不醒,这里的地址是幸福路幸福小区15号楼外,百货大楼的对面,我的名字是王明,电话是138……。”这次的急救中心参观,在如何拨打120急救电话演练中开始。 在北京急救科技馆,讲解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在这里了学习了人们在出现意外受伤或突发疾病时,在专业急救人员到达现场之前,自己如何自救,或是尽自己的能力为病患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救助。 作为在医院工作的非临床一线、门诊窗口工作者,急救对于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会面对门诊大厅里的许多患者,陌生的是我们在急救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匮乏。烧烫伤、软组织损伤、电击伤等,这些日常生活中可能威胁我们的损伤,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应该如何处理呢?消毒、固定、冷敷这些大家略知一二的字眼,这里的技能指导老师为我们进行了加深和巩固。 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心肺复苏术的学习,这是针对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心搏骤停,在4-6分钟内所必须采取的急救措施之一 。这也许离我们很远,但是如果你了解急救的方法和要领,在关键时刻你的救助会挽救患者脑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坏死,防止脑部不可逆的伤害,为等待专业救护人员到来赢得宝贵的时间。 急救中心老师讲解心肺复苏术技术 在技能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模拟仿真人”进行了急救的现场演练。首先确保自己及病患的安全,判断病患的意识反应。其次打开气道,一手压病患前额,另一手置于病患下颏的骨性部分,使其头部充分后仰。再次就是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交替进行。捏紧病患的两侧鼻孔,救助者用口唇严密的包住病患的口唇,平稳的向内吹气。胸外心脏按压的目的就是起到人工循环的作用。双手重叠,掌根部放在按压区——胸骨中下段得中点处,下压幅度在4至5厘米,频率要保持在每分钟100次。每胸外心脏按压30次,人工呼吸2次,减少按压中断的时间,以保证病患的血液循环。急救成功的关键是快速以及动作的标准,我们的动作却是生疏而缓慢的,此时我对急医务人员这份职业精神深感敬佩,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辛勤的汗水,为挽救患者的生命谱写了和谐的乐章。 短短两个小时的培训学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此次培训学习的确使我们受益匪浅,为我们非临床一线的窗口工作人员普及了急救知识,提高了急救的意识,体验了急救技能。和时间抢生命,掌握急救知识与技能就可能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今天我们来参加的并非是一次普通的培训,而是一个对生命的承诺!为己为人,让我们关注急救。 (图片:张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