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深化医改,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发表日期:2012-03-31
来源:医务处 作者:张 敏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阅读:
|
根据卫生部及北京市卫生局的文件要求,我院于2011年5月制定并下发了《8455线路检测中心2011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医院通过加强质控管理、培训讲座、网站宣传等多种形式,我院的抗菌药物整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体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增强了,经过调整的抗菌药物品种数量、结构更加合理化,目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等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的要求,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及使用时间也在逐月下降。
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院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距离卫生部制定的40DDDs以下的目标还有差距。为此,在今年3月份医务处召集药学等相关专家进行了专题研讨,会上大家分析了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居高不下的原因,前期医院的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加强外系科室手术预防用药管理方面,而针对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影响大的内系科室控制力度不够,同时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使用时间等方面还存在需要关注的切入点。结合这些原因,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对策。
在之后的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小组会议上,药剂科主任孙路路从专业角度阐述了DDD的概念及DDDs的计算方法,分析了DDDs的影响因素。 会上,各位专家对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策略达成了共识,即加强培训及宣传,制作相关内容的宣传手册,并组织DDD知识的全员培训;加强合理用药,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剂量;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缩短用药疗程;在适应证相同的情况下,选用DDD值大的抗菌药。
医务处在宣传中心的配合下,精心设计制作了主题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宣传手册,内容涵盖了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的各项指标、DDD相关概念及公式的释义、降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对策及我院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其他要求等,并附目前我院现有抗菌药物品种及DDD值表和常见手术预防抗菌药物表,下发全院医护人员人手一册,方便、实用,对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医药卫生体制和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院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医院还将围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不断进行总结、治理,逐步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长效工作机制,希望全院医务人员统一认识,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