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的孕前评估、病史资料,交代孕期可能出现的疾病风险是非常必要的。让有慢性病孕妇懂得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例如孕前有糖尿病、高血压、甲状腺疾病、血小板减少症、免疫系统疾病等等,提醒孕期加强管理。
孕前曾患糖尿病的孕妇,孕期需使用胰岛素治疗,饮食控制和胰岛素调整、血糖的监测,加强胎儿监测。
有高血压家族史或高血压高危因素或已患有慢性高血压的孕妇,孕期要注意血压的监测、尿蛋白的监测,调整饮食,降低血脂,加强孕检次数,告知母儿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妊娠期容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在孕期需要不断检测甲状腺功能调整抗甲状腺药物,可能需逐渐减量,有时甚至需停药,同时需要监测肝功能。而甲状腺功能减低的患者可能需逐渐增加优甲乐的量,期间应严密监测心率,了解患者的主诉,以免发生过度的添加造成甲状腺功能亢进。
曾发生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孕期血小板可能会逐渐减少,需要严密监测血小板数量,当血小板小于20×109/L或出现自发性出血时,需要中和抗血小板抗体或输注血小板进行治疗。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合并妊娠时,SLE病情很容易“复燃”,当发生子痫前期、子痫、HELLP综合症、血小板减少等表现时,提示SLE可能进入活动期,需要进一步治疗,一旦出现这些并发症,应加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和后续的治疗,注意调整强的松的剂量。
由于抗核抗体、抗sDNA可以通过胎盘作用于胎儿,故警惕新生儿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加强新生儿监测及治疗。夫妇双方有染色体异常的孕前咨询是非常必要的,需进一步行产前诊断。有些新生儿产时的异常或产后智力发育迟滞等多和宫内感染或染色体异常有关。
2.详细的孕期保健及检测,告知孕妇如何自我管理,强调风险意识。强调孕期体重自我管理,加强血糖、血压、血脂的检测。强调孕11-14周期间的NT、孕16-20周期间的唐氏筛查和孕20周左右的B超排查畸形的必要性,唐氏高危的孕妇需要行羊水穿刺或孕妇外周血无创DNA查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
孕24周的糖耐量筛查主要是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对于胎儿体重增长过快,羊水过多或孕妇体重增长过快的孕妇,在孕30周左右可再次行糖耐量筛查排除妊娠期糖尿病可能。孕28至孕34期间是糖尿病和高血压孕妇病情波动比较大的时间段,应加强孕妇自我管理意识和必要的住院治疗。
3.孕期认真评估孕妇内外科的合并症。如实地详尽告知孕妇及家属合并症及并发症可能造成的母儿风险及风险发生可能的前兆,孕妇及家属充分知情同意也可以提高孕妇的依从性,更好地管理高危孕产妇。
4.临产前仔细为孕妇评估分娩方式。耐心宣教自然产的优点和剖宫产缺点,90%以上孕妇是可以实现自然产的,而剖宫产只是母儿处于危险情况时的一种抢救措施,术中术后并发症多。
5.认真管理每一位住院的孕妇,耐心讲解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争取孕妇及家属的理解。详细交代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可能的疗效,因个体差异疗效不同,降低孕妇及家属的期望值。同时,强调医患配合的重要性,争取孕妇的信任与配合。建立仔细严格的查房制度,重视并认真思考孕产妇的任何不适主诉,认真详细地对孕产妇进行体格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强调细节的重要性,忽视细节往往是管理病人失败的根源。
6.加强产程中的巡查,鼓励孕妇的话语不能少,帮助孕妇建立自然产的信心。加强产程中孕妇的护理工作,对患者睡眠、饮食、二便情况要仔细询问,是否周到的服务也是影响自然产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强调严格产程处理的重要性。
7.详尽的高危孕妇术前准备工作,针对不同的高危孕妇需要剖宫产前应进行详细的不同的术前准备工作。凶险性前置胎盘术前往往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妇产科、泌尿外科、介入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输血科、新生儿科等,术前全院会诊,共同讨论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的对策,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术前评估胎儿大小,术前促胎肺成熟,术中术后针对预防产妇子痫、心脑血管意外的治疗等等。
8.同事之间良好的沟通配合是做好产科工作的基础。产科永远是团队工作,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9.不要忽视正常孕妇瞬间可能成为高危或危重孕产妇的可能性。重视每一位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是避免产科风险的重中之重。
以上是我的一些粗浅的工作经验,我由于工作时间短也有认识不足的地方有待完善,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尽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