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世纪坛医院 在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 获得9项荣誉
9月29日上午,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北京世纪坛医院发热门诊荣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陈静、苑晓冬、臧学峰、郑云辉、徐亦敏、李想、檀学兵、林雪等8名医务人员获“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北京世纪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丁新民也参加了表彰大会。
会上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表彰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决定,市委关于表彰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市领导为受表彰人员代表颁奖,1001名先进个人、308个先进集体和120名优秀共产党员、10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表彰。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丁新民进行了表扬,称赞其“有事找我敢担当”。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热门诊从1月20日开始坚守岗位连续奋战,根据感染科事先搜集的来自武汉的疫情资料,结合北京市和本院的实际,迅速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接诊流程。北京新发地疫情发生后,医院在第一时间服从北京市的整体安排,对发热门诊施行封闭管理,同志们来不及安排家中老小,来不及思考面临的危险,义无反顾到隔离区开展工作。全体工作人员正确认识新冠肺炎的复杂性、多变性,及时调整工作流程,克服重重困难,认真执行北京市各项规定,积极留观筛查,全力救治患者。
在应对疫情的艰难工作中,发热门诊接到原址重建任务,一边要进行发热患者的预检和排查,一边要搬家,由于急诊急救综合大楼的建设,医院用地非常紧张。发热门诊只能在保证院感防控合理的前提下,因陋就简、因地制宜,全体医务人员均能发挥主人翁意识,以方便患者为前提,群策群力,勇于奉献,使搬家和临床工作两不误,乐观积极地为患者服务。发热门诊2020年以来,共接诊患者7702人次,留观902人次,在医院和北京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小汤山抗役,她是最早进入、最晚离开的人。2月初,陈静同志被市医院管理中心紧急派往小汤山医院进行支援,担任医疗指挥工作,责任重大。在小汤山医院这三层1500张床位的应急救治工作中,陈静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凭借着丰富的医疗管理经验、深厚的护理专业知识,陈静每天都在处理突发状况,一件又一件棘手的问题极大地考验了她应急管理的能力。在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推进中,各方人员的统筹兼顾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也要提升效率,小汤山“家”文化在每个人心中形成永久的品牌。
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苑晓冬
2020年初,苑晓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北京市援鄂医疗队,承担临床医疗工作,主管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队队员的院感防控工作。援鄂第一天提出分餐制;对全体队员进行严格的穿脱防护培训;对病房改造后的穿脱防护流程、分区及物品摆放等提出建议,和院感专家共同敲定了半污染区的分区布局、物品摆放等;对北京市援鄂医疗队队员的穿脱防护流程进行了统一,分解成每一步,打印上墙;对新添隔离墙的密闭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时刻关注病区院感防控发现的新问题,保持与院感老师的沟通,分享感染科医生的体会和经验;制定北京世纪坛医院医疗队在武汉工作的院感控制规范。所在病区实现了治愈出院病人数最多,病死率最低,各种医疗质量检查差错率最低的好成绩。此次医疗援助工作,北京市医疗队全体医务人员实现了零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臧学峰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援卾医疗队,到达武汉后,他报名首批进入隔离病房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他在抗疫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勇挑重担,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发挥专业优势,细致评估患者,规范诊治并将经验分享给并肩作战的同行们;注重心理护理,关心爱护每位病人,通过微信群随时解疑答惑,做好心理疏导,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鼓励患者战胜病魔。
身为年轻医生,他关爱老同志,主动承担日常大夜班工作,为了让前一班的同事早点下班,他常常提前一个小时接班。值班期间,时刻关注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早期识别干预,主动发现问题、查漏补缺,保证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做好本班次医疗问题交班,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基础知识扎实且富有探索精神,主动探索新冠肺炎的治疗措施,利用有限的条件发起并承担非插管新冠患者早期俯卧位改善缺氧及预后的研究,缓解了患者的呼吸窘迫,改善了预后,挽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目前研究成果发表在危重症顶尖杂志ICM杂志上,弘扬了医卫的职业精神,展现了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
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近二十年,七年多呼吸科危重症病人护理经验,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请战,1月27日作为首批北京市属医院医疗队员之一驰援武汉。
所在的北京医疗队被分配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被委派为12层西病区护士长。为了确保大家安全、高效救治,对当地护士进行各项培训,并以身作则,主动承担了气管插管患者的首班。
援鄂期间在承担护理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在一线工作,和大家一起倒班,随时了解隔离区内的实际工作情况。在与医疗队其他护士长一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当地医院的多次检查中,所在病区均以满分通过。带领护士们严格执行各项规则制定、操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得到了病人的广泛好评。
作为护士长,从身体、心理、工作等多方面保证大家的安全。每次上班前都会认真检查大家的防护;工作中严格要求遵守操作流程;班次结束后监督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生活中关注关爱大家。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回报,在经历六十多个日夜的奋战后,病房病例清零了,病人们在精心护理下出院了。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向祖国上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郑云辉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郑云辉主动响应党中央的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在抗疫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发挥专业优势,细致评估患者,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注重心理护理,病房内关爱每一位患者,病房外通过微信群随时解疑释惑,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用自己多年护理经验和博爱的仁心帮助患者走出危难,多次收到患者表扬。身为重症医学科护士,她勇挑重担,主动承担病房内气管插管危重患者的护理和管理,还承担了对支援医疗工作的省内外护理人员的抢救仪器设备使用,危重症患者护理技术的应用等培训工作。为了能让大家更好地进行学习,郑云辉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大家准备课件以及视频,获得了诸多护理同仁的好评。
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李想
李想自201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工作于急诊科及干部综合科监护室,为ICU专科护士,现担任干部综合科监护室副护士长。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际,李想不仅主动请缨奔赴前线,在到达武汉不足72小时之际,更是请缨作为10楼病区的首批护士进入隔离病区开展护理工作,凭借本身的危重症和急诊急救工作经验,重点协助当地护士长梳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收治流程,并结合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特点梳理新冠肺炎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
李想作为危重症组小组长,在照护重症感染者时,全力发挥重症患者护理的专业优势,给予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照护。为提高病房患者的救治率,在武汉期间,利用休息时间不断学习业务知识,并主动要求参加病房的疑难病例讨论会、死亡病例讨论会及重症患者护理经验交流会,不断梳理和总结经验,并在临床中发挥作用,在武汉期间参与的两次抢救,即使面对风险较高的护理操作,仍临危不乱,成功的挽救了患者。
历经65天于2020年3月31日返回北京,在完成本职护理工作的同时,兼任联络员及北京世纪坛医院临时团支部副书记,成功完成了援鄂工作任务。
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檀学兵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1月26日上午收到组建赴武汉援鄂医疗队的消息后,檀学兵便立刻报名,1月27日作为北京首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踏上了前往武汉的征程。
疫情就是命令,病房就是战场。隔离病房内,檀学兵业余时间积极学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便更好护理患者。从未接触过感染疾病第一次穿上防护服,到穿脱防护服越来越熟练,还协助监督其他医疗队的穿脱。
特殊的防护下,在完成技术工作外,檀学兵更多给予患者心理上的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还担任医院和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中新社、北京电视台、新京报、北京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联络员工作,共计发稿300余篇,发表200篇。
5月接到北京市医管中心任务随专机前往美国接回驻美留学生,经过近一周的奔波,顺利完成任务。
北京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林雪
90后的林雪,2013年8月入职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内科,一直工作在临床一线。她工作积极主动,任劳任怨,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目的,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责任心科学完善地结合起来,现在已经可以用娴熟的护理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是一位具有良好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护士。
2020年初,新冠疫情打破了本该举国同庆的春节,接到领导通知,林雪没有丝毫犹豫,自愿报名志援武汉。经过65天的日夜奋战,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过程虽然艰难,但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圆满完成了任务。
回到北京后,林雪很快进入到了工作状态,北京进入防疫常态化,北京世纪坛医院发热门诊需要支援,由于林雪有防疫经验,义不容辞报名参加,很快就融入到感染科的工作中,与感染科医护人员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