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阅读】理解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我院第六届“点亮美丽人生”全员乐阅读读后感
老去和死亡是很多人不愿意面对的话题,对年轻人更是如此。但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大家应该都亲身经历过或者至少目睹过垂垂老去的亲人,他们的面容逐渐枯槁,活力也日益丧失。要在人的必死性方面谋求共识,并以生命尊严和保持有意义生活作为生存追求,医患双方都面临着学习的任务。这其中也包括我——无论是作为医生的我,亦或是作为普通个体的我。
很幸运,我在二十五岁的年纪,带着我对死亡和衰老,这个神秘又禁忌的话题的好奇,接触到了阿图.葛文德这本讲述人们如何面对老去和死亡的经典《最好的告别》。一开始关注的是老人或绝症患者如何面对死亡,到后来发现这本书还顺便帮我科普了几种常见医患关系及养老手段,以及美国的老年病学科及姑息治疗。
首先呢,这本书扫清了我对医学治疗的一个很大的误区。起初,我是一个并不承认医学的局限性的人。尽管我知道,某些重症大抵是真正的“无药可救”,我在内心深处仍然对医学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大概就和那种,总以为自己能够中大奖的心态一致吧。这本书打开了我对医学局限性的新视角,承认生而有时,死而有时;承认生命有自己的安排;承认医学在死亡面前终将成为一种辅助的手段。
其次,我也和许多人一样,在谈论接近死亡的真相时,逃避、遮掩、感到压力非常大,非常不愿意去开启这个话题。记得有一段时间,非常怕姥爷哪天就去世了,我总是过度忧虑一些,该担忧又不应该担忧的问题。如果我把这些时间拿来陪伴他们呢?倾听他们呢?这又回到了“首先”的内容,承认人的必死性,是解开这个枷锁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终将会发生在所有人身上,把握好当下,不比忧虑那些一定会发生的事更有意义吗。
追求幸福,是所有人此生最重要的事。这和我从这本书中所了解到的姑息治疗的初衷,是相互呼应的。让我们把目光,仅仅聚焦在负责重症及绝症的医生身上。大部分的医务工作者都面对过这样的场景:病人的某个部位被切开,插上导管,连接到某个日夜工作的机器上,送入ICU病房,临终的岁月变得孤苦难捱,死亡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缓,有时也许是加速,但总有一天仍将不期而至。离去的时候,血管里流着化疗药物,喉头插着管子,肉里还有新的缝线。我之前还看过《外科医生手记》,书的作者舍温努兰也是一名外科医生,他坦诚“真相通常是一连串毁灭的过程,本质上会使死者的人性崩解,在我见过的死亡中,有尊严的并不多”。对于患者来说,他们需要保障的是健康和安全,还是保障他们此生所追求幸福的权利。当两者发生严重矛盾时,该如何取舍?(此处只针对那些已经非常“无药可救”的患者)不仅仅是医生,更有家人对病患所追求、所仰仗、所生活的理由并不理解和支持。
读这本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我个人看法是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只此一生的珍惜,相信阅读《最好的告别》这本书,能让你对这个无人可避的结局有更清晰的看法,而这也是本书作者所点出的——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