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路径导航: 首页 >>党建园地 >>读书感悟

党建园地

【乐阅读】追寻总书记的初心,做踏实担当的人——我院第六届“点亮美丽人生”全员乐阅读读后感

来源:临检病理党支部 作者:输血科 陈麟凤 本页责编:王占荣,左彦

最近,我学习了《习近平在宁德》,这本书以讲述者口述记录的形式,再现了习近平同志于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任宁德地委书记时期的点点滴滴。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层干部,读完此书后我深有感触,备受鼓舞,在书中我读懂了总书记的初心,读懂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总书记在一篇文章中,把郑板桥的原诗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借此来表达扎根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志向和信念。书中,当时和总书记共事过的好多同事都说,总书记身上最大的特点就是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他倡导干部要下基层挂钩,固定联系点搞调研。他建立“四下基层”制度,各有关部门一年要到基层去两次,能当场解决的就把问题终结在基层,不能当场解决的就带回来限时解决,把群众上访变成领导下访,实打实地给群众解决困难。他自己也以身作则亲下基层,访真贫、察实苦。他还积极从基层挖掘先进典型,请他们到机关、到部队作报告,介绍先进经验,“宁德农民给干部上堂课”,当时被普遍传颂。在他的带领下,宁德干部深入基层形成了一种传统。群众路线是他一直坚持和践行的主要原则,他从不讲大话、不讲空话,就是把老百姓的幸福放在心头,扎扎实实地带着干部一块儿干。他强调党员领导干部“三严三实”,其实在那个时候就身体力行地在做。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正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份理想信念,我们才能“从胜利走向胜利”,才能够得到亿万人民的支持。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这句孔子在《论语》里的话,也是总书记经常引用的典据,在宁德,他也是这么做的。宁德是改革开放的第一线,离港澳台很近,某港商投资项目开业时,开业的纪念品是K金做的印,大概价值一千多块钱,活动结束后,习近平马上召集参与活动的领导开会,要求大家把纪念品统统交上去。

习近平和大家在单位加班的时候,如果工作到深夜,他们就会搞一碗面条,弄两个鸡蛋,吃完了再干,他喜欢吃辣椒,伙房给炒了个辣椒,但他不吃,他说别人都没有辣椒,他也不吃。可见总书记对自身的要求多么严格。他为官清廉,崇尚节俭。他在地委大院的办公室陈设很简单,从他来到走都没有改变过,他坐的车也是旧车。他经常给当地干部讲“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你发财就不要想当官,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正如书中所说,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行得正、做得端,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东坡的这句诗,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少场合多次引用过,而总书记本人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一个最好代言人。在宁德当地委书记时期,他很爱看书,涉猎广泛,尤其是对马列著作、毛泽东著作特别感兴趣。他什么时候都能挤出时间来看书,基本上是把整个空余时间都放在读书学习上,即使是在下乡最辛苦的时候,晚上也是雷打不动地看书,每一个县的县志,是他的必读书目。总书记的讲话,许多用典都是信手拈来,这都源于他广泛的阅读和丰富的阅历,正可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他不仅自己看书学习,还推荐别人学习,也经常组织干部学习,身边的同事都在他的带动下主动学习充电,素质都有很大提高。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总书记如果不是这样博览群书、勤学积累,没有这样的态度和精神,就不可能成就今天的一番作为,就不会形成当今指导中国发展道路的治国理政思想。可见,学习不仅是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把钥匙,也是解读总书记个人魅力的最好观测角度。

“天下为公行大道”。总书记在宁德时期埋头苦干、一心为民的精神,为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树立了光辉榜样。作为一名年轻的中层干部,我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为医院、学科和患者服务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