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外科

学科百科

寒冷冬季身体最怕的几件事

来源:心脏外科 作者:陈兴华 本页责编:左彦

1、 洗澡水的温度太高

冬季寒冷,大家习惯的把洗澡水温度调高,想要“烫”去一天的寒气,但是温度过高一是容易烫伤,尤其是皮肤温度很低的情况,不注意更容易烫伤,并加速皮肤干燥。另外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的负担,特别是已经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的老人,可能导致血压突然降低、心率增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甚至引起休克

2、睡醒后就快速起床

冬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醒后猛起身,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容易导致意外,轻者出现头晕、黑朦,重者突发心脏病加重。另外本身有心功能不全、胸腔积液等的患者,快速起身,容易导致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建议起床之后,即刚醒时,可以睁开眼睛在床上躺3-5分钟,轻幅度起身后坐2-3分钟,坐到床边,双下肢下垂等1-2分钟后再站起来活动。

3、 用围巾捂住口鼻

冬季寒冷,大家习惯带围巾保暖,一般整个冬季不经常清洗,会大量吸附灰尘和细菌等,且其纤维容易脱落,而且目前疫情防控,长期带口罩,再用围巾捂住,不利于通气,不利于水汽的发散,也有可能诱发呼吸道疾病。另外围巾不建议过长,以免骑自行车、电动车时发生绞缠等突发事件而引起窒息。

4、 大清早就锻炼

冬季清晨十分寒冷,心脑血管会受到明显刺激挛缩,引起心脑血管突发事件。且大家锻炼有误区,觉得清早空气清新,其实不然,早上的空气污染物等堆积反而严重,并不适宜锻炼。若有时间,最好在下午3-4点运动,以慢跑、走路为宜,运动前务必要注意热身,切忌不要大汗,容易导致感冒。

5、开电热毯睡觉

有不少人由于家中的温度低,或者自身畏寒,尤其是老年人,晚上睡觉喜欢用电热毯加热并睡觉,或者在身体边上用热水袋取暖,时间长了容易引起局部烫伤,特别是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末梢神经病变的原因,感知不明感,更容易烫伤而不自知。

6、 冬季不爱开窗

冬季寒冷,尤其是北方冷空气频繁,冷风呼啸,大家习惯门窗紧闭,不喜欢通风换气。人在屋中,特别容易出现口干、舌燥、咽喉肿等症状。建议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换气,尤其是空气质量较好的时候,每次通风20-30分钟最好。

7、不及时补水

大家待在温暖的屋子里,很少外出活动,很少出汗运动,潜意识中喝水较少,但并不意味着人体消耗的水分会减少。如果喝水少,血液就会变浓稠度,容易导致血栓形成,更容易引发各种心脑血管的疾病。注意越冷越要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