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路径导航: 首页 >> 科室导航 >> 眼科 >> 学科百科 >>正文

学科百科

高度近视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来源:眼科 作者:潘雪 本页责编:左彦

当高度近视患者就诊于眼科时,我们通常会建议患者行散瞳眼底检查,对于眼底有些情况要建议行激光治疗。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一般我们将高于-6.00D的近视称为高度近视眼,其眼底多有病理性改变,故又称为病理性近视眼。

高度近视眼是严重影响视力的常见病之一,其眼球前后轴长增加,后极部有进行性脉络膜视网膜变性。常有视神经乳头倾斜、近视弧及豹纹状眼底,可合并漆纹,局限性视网膜下出血,Fuchs\"斑(RPE 增殖),后葡萄肿,RPE和脉络膜萎缩,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等。

约1/3高度近视眼有一些周边视网膜变性,包括格子样变性,雪球状沉着物及萎缩性视网膜孔。1/4有非特殊改变,如"非压迫变白",霜样变性及不规则色素沉着。在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内,易引起萎缩区内视网膜孔形成,有些发生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视网膜脱离明显高于正常人群。近视程度越高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视网膜脱离可能对患眼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所有高度近视患者应该至少每年找眼底病大夫检查一次眼底。

多数周边视网膜变性无需积极处理。但对侧眼发生过视网膜孔或脱离、从事剧烈运动的人、即将急性近视屈光矫正手术如LASIK、ICL等患者,需要对周边视网膜变性区尤其是格子样变性和铺路石样变性等进行预防性激光治疗。治疗后2周以后可以考虑再进行近视矫正手术,但仍需要定期复查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