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头条新闻

新闻中心

喜报|北京世纪坛医院与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共建“脑小血管病与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联合实验室”

发表日期:2025-04-21 来源:科技处 本页责编:范晓,张洁

经北京世纪坛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联合遴选评估,由姚琦教授团队、刘桂友教授团队共建的“脑小血管病与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实验室”于2025年2月21日获批成立,并于近日完成授牌仪式。

2-1.jpg

脑小血管病与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实验室是以“脑-骨交互作用”为核心研究方向的跨学科创新平台,聚焦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与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的共性病理机制、分子关联及临床转化研究。实验室依托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及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致力于揭示两种老年高发疾病的潜在关联,构建“基础研究-机制解析-临床验证”的全链条研究体系,最终服务老年人群的精准预警、风险分层及个体化诊疗。实验室定位为兼具学术前沿性与临床实用性的转化医学平台,致力于成为脑小血管病与骨代谢交互研究领域的引领者。

2-2.jpg

姚琦教授作为联合实验室临床团队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科技部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长期致力于骨关节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擅长机器人辅助下创伤关节疾病的手术治疗。先后入选北京科技新星、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和北京市登峰人才。临床团队汇聚骨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多学科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7人,高级职称占比超过2/3,博士学历覆盖率高于80%。

姚琦教授带领团队打造三大研究特色:①临床研究体系化:深耕骨质疏松性骨折综合诊疗,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致力于骨科诊疗精准化、微创化、智能化研究及应用;②技术创新集成化:构建数字骨科技术、生物材料研发与再生医学协同攻关平台,如颈椎磨削并联机器人精准定位及多模式交互控制研究成果,探索适应多变人机交互技术;③转化路径立体化:创建“医工融合-临床转化-产业应用”协同创新体系,如科技部重点专项“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联合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等院校共同研制科学健身和运动技术知识图谱库系统,切实聚焦科学前沿理念与技术向一线临床的转化与应用,配备临床医工转化中心、智能康复实验室等特色平台,为创新技术临床验证提供全链条支撑。

联合实验室刘桂友教授为基础团队负责人,首都医科大学脑重大疾病研究中心(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和互联网智慧大数据研究平台主任,长期从事脑重大疾病的生物信息学研究,聚焦阿尔茨海默病(AD)。主持包括5项国家级课题在内的9项课题。入选首批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脑青年学者”特聘教授(2020);北京市人才工作局“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2020);北京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1);获黑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21)和北京市自然科学二等奖(2022);获发明专利3项。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卒中免疫实验室拥有150平米独立科研空间和细胞培养间,具有丰富的脑重大疾病基础-临床合作研究经验。依托脑重大疾病研究院工作平台,不仅具有现代化的行为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常规设备,还拥有本课题所需的电镜、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计数仪、蛋白质组学、激光散斑、质谱细胞仪、单细胞基因测序等等特殊设备。

联合实验室得到了学校、相关临床和医技科室的大力支持、指导和帮助。未来,实验室将在脑小血管病与骨质疏松(骨代谢异常)研究方面探索、挖掘更多关键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致力于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实验室,造福更多患者。

(荐稿: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