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党的故事

【永远跟党走】从党史中汲取精神力量

来源:妇儿党支部 作者:白文佩 本页责编:左彦 发布时间:2021-04-21 人阅读
字号:

(先播放歌曲《南泥湾》,至“如今的南泥湾,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建议作为上场的背景歌曲,开始演讲前关闭。

南泥湾,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间。

2015年,我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来到世纪坛医院担任妇产科主任。当时让我最惊讶的是,来世纪坛医院妇产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居然没有满员,仅有的几位规培医生中,竟然11%为专升本,46%为本科生,也就是说半数以上都是本科生。而北大医院和绝大多数基地医院的规培生多数为博士毕业生。那一年,世纪坛医院妇产科一位30多岁的规培生,由于两次北京市一阶段考核未通过,只能痛心地放弃了妇产科执业。再看看科里的教学队伍,人才极度匮乏,水平参差不齐。这让我愁眉不展了好多天,直到有一次听到了《南泥湾》这首歌。

1939年的陕甘宁边区,由于长期战争的消耗,日军的大规模“扫荡”,国民党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边区出现了空前严重的困难。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主席亲笔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迅速开展起来。

想到这些,我立即召集科室核心组深入讨论,剖析了我科的教学现状,明确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5年内打好教学翻身仗”的目标。我们选拔青年教学骨干,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明确“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高教师岗位胜任力”两手抓的工作方针,全员重视教学、参与教学。

王震率领三五九旅的战士们,在当时荆棘丛生的南泥湾掀起了开荒热潮。他们知道,生产建设关系到党和人民军队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抗战和革命的前途命运。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用3年的时间,使荒山野岭的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南泥湾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夺取胜利。

相比革命先烈,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们一方面派教师们外出学习,一方面邀请外院优秀教师前来我院培训;重新制定了教学激励制度,打造出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教学科研,为建立高水平教学体系打下基础。

我们提出“不落下任何一位规培住院医”的口号,高度关注规培住院医的思想动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比赛,增强自信心。我科的一位规培住院医,学习基础薄弱,家庭负担很重,但在我们各级教师的关注、关心、关爱下,顺利通过北京市考核,圆满完成学业。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全科上下凝心聚力,崇尚教学,谋求发展。5年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阶段考核连年100%通过,在北京市名列前茅;期间,我们获得了4项北京市教学科研立项,我科青年教师荣获北京市讲课比赛一等奖,参加全国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荣获全国二等奖。医护上下共同努力,护理教学也取得了长足进展,刘晓红护士长荣获北京市医管局颁发的“刘晓红护理工作室”称号。

教学也带动了医疗、科研的大发展,我科连续几年在门诊量、出院病人数、手术量、平均住院日、日间病房等各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两大亚专业特色。2018年,我获得了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优秀基地主任的称号。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准我科成为第一批,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更年期保健特色专科”。同时,我们也荣获北京市“登峰计划”和“扬帆计划”的双丰收。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在医院党委、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科的工作尽管有了零的突破,但离党的要求和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卫生需求还相距甚远。我们仍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喜逢建党百年,国家十四五开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要继续学习党史,弘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打造品牌学科,助力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实干铸就未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