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中心

学科百科

立秋养生有妙招

来源:会城门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联部社区站) 作者:雒丽华 本页责编:左彦

刚刚过去的周末迎来了立秋节气。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酷暑将尽,秋凉将至。气候由热转凉、阳收阴长。但此时伏天还没过去,所以常常是“秋已立,暑难消”。在这秋夏相交之际,养生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意加减衣物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适当地冻一冻。

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会招灾惹病。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秋冻的另外一层意思是,晚秋可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但要以自己能接受为限度。

二、注意饮食健康

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容易产生疾病,因此,秋季要润燥、养阴、润肺。辣椒、生姜等辛辣食物要少吃。可以多吃一些莲藕、荸荠、百合、银耳,有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润肺止咳的作用。同时,俗话说“秋瓜坏肚”,立秋后如果贪吃瓜类势必助长湿邪,损伤脾阳,腹泻胃肠道疾病也会随之产生。所以入秋后瓜类不可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阳气。

立秋还有一大风俗“贴秋膘”。暑伏的高温让人食欲不振,趁着立秋,把之前吃不进去的美食补上。但要提醒大家,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一定要适量,否则容易上火或积食造成消化不良。

三、注意作息规律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我们应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立秋过后,仍有秋老虎肆虐,而且白天慢慢变短,夜晚变长,如果保持夏季作息,晚睡早起,很容易倦怠、乏力、纳呆,所以保证充足睡眠,是养精蓄锐、补充夏季虚损的最佳保障。

立秋之时,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收敛太过。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秋季以每晚保证7-8小时的睡眠,午睡20分钟左右最为合适。

四、适当运动

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变凉。但今年三伏天较长,闷热还未减退,运动要适量。跑步、爬山,是不错的选择。跑步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还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避免脑动脉硬化,使大脑正常工作。但不建议跑步时间过长、速度过快,每次不多于40分钟,速度以中速或慢跑为主。

立秋后早晚温差大,随着山坡高度上升,空气温度递减。这个时节爬山,可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对心肺功能也有很好的锻炼效果。除了运动效果佳,上下山过程中,也能够增减衣物,适应立秋后温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