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都是吃出来的。另外节日期间的作息时间会发生改变,一些人在节日期间过度兴奋或疲劳,也容易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那么,节日期间需要注意哪些疾病?又如何预防呢?
生活无规律——急性胃肠炎 节日期间,一些家庭的生活规律被打乱,有的人喜欢打牌、有的人喜欢游玩、有的人喜欢唱;吃饭时就会出现“饥一顿,饱一顿;冷一顿,热一顿”的现象,胃肠功能被严重地削弱,或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引起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严重者可致脱水、休克等。病人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有腹泻,每日3~5次甚至达数十日不等。出现这些现象后尽量卧床休息,口服葡萄糖——电解质液以补充体液的丢失。如果持续呕吐或明显脱水,则需到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和静脉液等治疗。这时应摄人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食品,以防止脱水或治疗轻微的脱水。
饮食无度——急性胰腺炎 过分油腻的食物和酒精会刺激胃肠黏膜,引起胰腺水肿,发生急性胰腺炎。发病十分凶险的急性胰腺炎,可谓最典型的“节日病”。主要表现为餐后1至2小时内出现上腹或左上腹痛,并向左腰背部放射,有发热、恶心、呕吐,并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由于其发病急,病情凶险,需及时送医院求治。
暴饮暴食——急性胆囊炎 大吃大喝、大量饮酒,以及饮食太过油腻导致胆汁分泌过多,可诱发急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急性发作。表现为右上腹疼痛,向右腰背部放射,可伴发热、呕吐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已有病史频繁聚餐——上消化道出血 溃疡病和慢性肝病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是节日前后最主要的消化道疾病,几乎所有新发病例都有连续多日出席各种聚餐活动的经历。多数患者以前不知道自己患有溃疡病或肝病,寒冷的冬季,人体血管收缩,消化道黏膜供血减少,各种溃疡病和肝病都容易新发、复发或加重。如果饮食上不加节制,吃得过饱,鱼虾等高蛋白食物摄人过多、饮酒过量,就极易发生消化道出血。病人再因感冒盲目服用解热镇痛药破坏胃黏膜,病情将更加严重。特别是慢性肝病患者,过度应酬导致了身心疲惫和饮食不当,由此引发了肝衰、肝坏死以及死亡率极高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这种情况在节日前后发生的几率很高。如果呕吐出咖啡色的食物或排出黑色的便,就可能是胃出血,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一餐过饱——消化性溃疡穿孔 如暴饮暴食,容易诱发溃疡穿孔。临床表现是突然发生上腹剧痛,腹肌紧张,明显压缩,反跳痛,常伴恶心、呕吐,部分出现休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必要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饮宴贪杯——酒精中毒 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而不加节制地饮酒很可能引起酒精中毒。除表现为有恶心呕吐外,神经兴奋期患者会有话多、言语不清、动作笨拙等表现。中毒者进入昏睡期,一般表现为颜面苍白、口唇微紫、皮肤湿冷、体温下降、瞳孔散大、脉搏快、呼吸缓慢有鼾声。所以在亲朋好友相聚时应相互提醒,慢慢饮酒,不要空腹饮酒。如果因饮酒过量,导致狂躁症状,千万不能使用镇静剂,也不要用手指刺激咽部来催吐,因为这样会使腹内压增高,导致十二指肠内溶物逆流,从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转眼又到了岁末年初,人们少不了走亲访友、欢聚宴请、美食佳肴。这自然是人间乐事,皆大欢喜。但是,在这里还是要提醒大家,节日莫忘养肝护胃。要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劳逸结合,预防疾病的发生。
(网站责编M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