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轻视的结肠息肉
来源:消化内科 作者:吴 静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
说起结肠息肉,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当病人得知自己肠子里长了息肉,心里就会七上八下。肠壁上怎么会长出这个“息肉”?它是不是癌肿?会不会转变为癌?怎样将它去除?
何为结肠息肉?与肠癌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从广义上来讲,突出于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都可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因为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发病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消化内科的医生,对肠息肉就非常的重视。 息肉可以小至直径仅几毫米,如芝麻大小,也可大至核桃,直径有2-3厘米;数量从1个至数个不等。形态上可有:半丘型息肉、丘型息肉和亚蒂型、有蒂型息肉。一般多见的是炎性和腺瘤性息肉,前者与肠道炎症反应有关,后者与肠粘膜表面细胞更新的失衡有关。炎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它一般不会自行消失,如果长久存在于肠腔内,则可能恶变。
结肠息肉患者有哪些症状?哪些人是肠息肉的高危人群? 肠息肉患者出现症状较少,部分可能长期没有任何症状。一般来讲息肉比较大比较多的时候,才产生症状。可能有血便,与结肠息肉表面溃疡、糜烂有关,部分出现腹痛,腹泻,易于痔疮,肠激若综合症等相混淆。一旦出现下列情况就应考虑是肠息肉的高危人群,而及时到消化内科医生处就诊: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生活在息肉多发地区; 3、长期西方化饮食(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素等),油炸食物; 4、年龄大于50; 5、有相关疾病,如肝硬化、乳腺癌等。
如何早期诊治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大部分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息肉较大,或者已发生癌变,所以说早期诊治非常重要。一方面早期检查可以明确息肉的大小、性质;另外可及时切除息肉,使结肠息肉的癌变率降低。 目前,诊断结肠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检查。肠镜的优势就是能清楚的看见息肉大小,既可以做检查,也可以做治疗。 一般情况炎性息肉无须特殊处理,每隔1—2年作一次结肠镜随访即可。小的腺瘤性息肉,可通过肠镜下电凝电切的方法直接切除;较大的有蒂息肉(一般直径大于2厘米),可在肠镜下先用金属钛或尼龙线结扎其根部,然后用电凝切除,病人无须受开刀之苦。

科室联系电话:63926370 门诊时间:吴静 周二上午
(网站责编MMS)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