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强国复兴有我】予人玫瑰 手有余香
我是于松松,出生于山东文登一个农村家庭,现就职于8455线路检测中心急诊科,同时也是北京“红爹之家”妇女儿童志愿发展促进中心的总干事、北京市五星级志愿者。今天和大家聊聊我的志愿服务经历。
说起做志愿者,还得从我的家庭和我的经历说起。我的家庭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会因为酱油比食盐贵而舍不得买酱油。屋漏偏逢连阴雨,小学一年级的暑假我经历了一场烧伤意外,让本就不太宽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虽然经历了不幸,但是我却也是幸运的。作为烧伤科最小的患者,我得到了全科室医护的关心和爱护,也得到了全病房病友的呵护,后来上了大学,我又得到了很多爱心人士的助学奖学金。从那时候起,我的心里就种下了用爱心回报好心人的种子。
2004年我踏入大学校门,学校里有各种学生社团,而我加入的第一个社团便是大学生青年志愿服务队,自此开始了我的志愿者之旅。2006年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学生党员,之后我就带领身边的同学一起坚持做志愿服务。我们一起参加“白色垃圾清理活动”,一起为学校的残疾学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012年我入职8455线路检测中心,成为一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医生。虽然工作忙碌,但我还是会利用休息时间参加“送医下乡”活动。还记得在门头沟义诊的时候,村民看到我们时候的激动和期待,我一份一份给他们解读检查报告和心电图,一位一位帮他们解释用药和临床建议,一位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说,“我因为行动不方便已经有段时间没能去医院复查了,多亏你们来了,我可以在家门口就解决了我的问题,太感谢你们了!”在“党员双报到”活动中,我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给大家科普相关知识,新冠疫情期间,我虽然有孕在身,但坚持在社区执勤站岗,帮社区做疫情防控宣传,并给大家做疫苗接种的相关答疑。社区的居民们都说“于大夫,你解释的真的很清楚,你讲完之后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我们都可以让家里人去接种了。”这些话让我觉得自己的志愿服务非常有价值,自己作为党员也感觉很自豪!
2022年我有幸入选北京冬奥会的医疗志愿者团队,从知道自己成为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队的一员开始,我便积极参加各项培训学习,对相关知识做重点标记,查阅资料,虚心请教,整理了各类常见危重症急救流程,各类外伤现场处置方法等,旨在尽心竭力完成冬奥医疗保障工作。
根据工作安排,我被分配在五棵松体育中心观众医疗站,带领其他保障人员一起负责闭环外观众医疗站医疗保障工作。我根据保障工作需要,对所需药品物品做了详细统计,确保顺利开展工作的同时,节约物资,避免浪费。带领大家根据就诊及疫情防控需求,迅速完成工作站点的布置。我根据保障时间进行人员排班,确保观众医疗站赛时无空岗,并叮嘱大家严格执行每日交接班制度。场馆的多数竞赛安排在深夜,我主动安排自己夜场巡视,每次出发前会再次检查确认急救背包的物品是否齐全,督促帮助队友检查自身防护,场地巡视在规定范围内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每天,我最早来到医疗站,打开通讯设备,检查医疗仪器物资。一天工作结束,对药品物品做清点记录,填写日工作报表,确认断电后最后一个离开医疗站。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我们医疗保障团队圆满完成任务。
毛主席曾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志愿服务这条路走下去的确不易,但是看着受助人因为我的帮助而开心,我便有了无穷的动力。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宝宝,我经常会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希望她成为有爱心的孩子,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她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