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体会

【强国复兴有我】感恩医院让我成长进步

来源:机关第三党支部 作者:贾艳 本页责编:左彦 发布时间:2022-08-03 人阅读
字号:

我是2007年应届硕士毕业来医院工作的。刚毕业的我,对北京世纪坛医院的印象,就是从北京西站下火车看见的第一家三甲医院。当年的我,自我衡量符合官网上的应聘条件,给医院投了份简历报名,获得了考试机会。通过笔试、面试筛选,取得了在院工作的资格。在工作很难找、北京户口难解决的当年,我对医院充满无限感恩。我想,我一定要在这里好好干!

可是正式入职后的工作并不顺利,正像所有应届毕业生一样,理论和实践的距离还很远。与医院文化、人际关系的磨合,随后岗位变动,让我时常加班加点依然焦头烂额。同一年入职的同事有陆续离职的,我也有过放弃的念头。那一年,恰逢北京奥运会,医院经常宣讲奥运精神,印象最深的是奥运健儿永不言弃。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对!只有坚持下去、不断提升自己!从那之后我开始专注于自我提升,每天的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阅读专业文献、练瑜伽、睡前阅读、精进英语。我发现专注努力之后,看问题不狭隘了!每天练瑜伽,身体舒展了,心情也开始慢慢放松了!

2010年休完产假,医院把我调整到疾病预防控制处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最开始心里是有落差的,觉得这是一个很不重要的岗位。但第一次组织《健康大讲堂》时,接触到来这里学习的学员,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对健康知识的渴求,对公立医院传播健康科普知识的信任,让我感动!于是暗自下决心,这块地即便是荒漠,我也要开垦出良田。多难都要干好!于是我虚心请教前辈、主动调研公众需求、大探索适宜的传播模式,只为不辜负这份信任。干着干着,我竟然爱上了这份“不起眼”的工作,它成为我热情向上的一部分,甚至成为我的标配,直到后来,我骄傲自己是干健康教育的。12年来,我组织《北京世纪坛医院健康大讲堂》700余场,并不断总结适宜的健康传播模式,探讨健康教育精准化的路径。有人问我,你得到什么?我想多年以后,依然记得《健康大讲堂》的学员们曾对我说过的那些温暖而肯定的话,且内心不用怀疑那一定是真心换真心,这份踏实足以让我治愈所有。工作中常常有困难,经常有机会,这便是我们普通职工进步的日常。无数次回忆起来,便由衷感谢组织的安排。

今年6月10日,国家卫健委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一组亮眼数据:10年来,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从10年前的8.8%提高到2021年的25.4%,提前完成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的阶段性目标。“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有目共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注重医防结合。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预防尤为重要。群众能够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是切断传染病传播、控制流行的重要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谈到,“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持续加强健康科普,开展健康教育,对公众关心的病毒传播途径、规范消毒、个人防护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读、传播,推动广大群众掌握防控知识,减少恐慌情绪,增强防控信心。实践证明,健康教育在传染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宣教的主阵地,医务人员是主力军。听到发布会上这些话,我不禁热泪盈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19年,建国70周年,我院牵头成立了北京医院协会健康促进及健康教育专委会,旨在健康知识薪火相传,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去年我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的校局级科研课题《新冠肺炎疫情健康传播对不同人群防控意识和行为的影响》,顺利产出科研成果。近五年,我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北大核心杂志发表专业学术论文7篇,统计源期刊2篇。作为专委会秘书长,我常常在思考,我们普通员工的价值观和对事业的追求离不开时代洪流的主旋律。在我们朝夕相处的集体里,我院党委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史学习教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我们怎能不厚植爱国、爱院、爱家的情怀?医院的各项任务,我看到的是从不推诿、无死角动员;我看到的是无论地表温度多少,脱下防护服浑身湿透却从不叫累的同事;我看到了主动学习把思维导图做到极致提高传播效率服务大家的老师,年龄只是个数字;我亲眼见到了同事作为母亲的坚韧和责任,二十多年如一日……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我爱我院!

在这个集体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普通员工,在机关第三党支部的带领下,我会一直努力下去。相信强国复兴有我,医院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