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中心

学科百科

暑去秋来 别让“秋老虎”有机可乘

来源:复兴门铁路社区卫生服务站 本页责编:左彦

“秋老虎”的出现是因为“立秋”时三伏天还没到尽头,暑气仍在。所以在这段时间,虽然早晚较凉,白天依旧热浪袭人,天气仍很闷热。人们常常出现口干、鼻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

清热解暑类食品不能一下子从餐桌上撤除,莲子、芡实、薏米,对夏季烦热失眠疗效甚好。一般来说,此类饮食能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因此,喝些绿豆汤,或者吃些莲子粥、薄荷粥是很有益处的。此外,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既可满足人体所需要的营养,又可补充经排汗而丢失的钾。但经过一个长夏后,人们的身体消耗都很大,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大多脾胃虚寒,因此,在选择食物时,要注意其性味,不宜过于寒凉,例如:西瓜、梨、黄瓜等,其性味寒凉,多食可能伤及脾胃,不利于补虚。再者,饮食营养也很重要,不能为了追求清热解暑,而过于清淡,事实上,有许多食品如鸭肉、泥鳅、西洋参、鱼、猪瘦肉、海产品、豆制品等,既有清暑热又有补益的作用,可以放心食用。其次,燥是秋天的主气,秋燥之气最容易伤肺,应慎防秋燥。

人们每日应适当多饮些白开水、冰糖水、清茶等,以滋润脏腑。同时,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1、白木耳、黑木耳各10克,冰糖30克,炖服。有滋阴、补肾、润肺之功。

2、黑芝麻15克,捣碎,和蜂蜜适量调服,可以滋阴润燥。

3、瓜蒌根60克(研成粉)、首乌60克(洗净用布包好),粳米200克,共煮为粥,分次食用,可以滋阴润燥。

此外,可吃些雪梨、鸭梨,生食能清火,蒸熟吃可滋阴。也可服用秋梨膏、养阴清肺膏、龟苓膏等滋阴润肺之品,均能防燥。

在“秋老虎”这样的天气里,人们容易放松对寒凉的警惕性。特别是在夜晚,可能上半夜时还是闷热难当,但下半夜或凌晨时就有可能转凉,因此,早晚要注意加衣,不要赤膊露体,防止受寒。

立秋之时,精神调养宜收敛神气,情绪乐观舒畅,心平气和,使神志安宁,切莫悲忧伤感,以减轻秋季肃杀之气,以适应秋季容平之气,从而减少秋冬季节肺系疾病的发生。

立秋之后,在早晚天气略凉爽的时候,可适度运动,建议散步、慢跑、八段锦、太极等舒缓运动为主,戒大汗淋漓,过伤阳气与津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