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

【主题教育实践】同心向党 共铸明天

——记西藏昌都义诊志愿活动

来源:离退休办公室 作者:屈晓霞 本页责编:范晓,左彦 发布时间:2023-07-19 人阅读
字号:

这是我连续第15年参加“同心共铸中国心”的义诊活动了。在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之后再次踏上青藏高原,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昌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地处横断山脉和三江流域,位于西藏东部。东与四川省隔江相望,东南与缅甸及云南接壤,北于青海省交界,是西藏自治区东大门,也是川藏公路和滇藏公路的必经之地和茶马古道的要地,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图片2.jpg

此次义诊活动,除了我和赵绵松主任作为退休专家参与外,还有闫勇副院长带队的九位在职医疗专家组成的阵容强大的北京世纪坛医院义诊医疗队。当飞机降落在邦达机场,大家走出机舱门看到高原湛蓝的天空,缺氧头疼的感觉也接踵而至。从机场到昌都的路上,大家指测氧饱和度基本不到85%左右,甚至只有70%多。

7月8日在昌都举行了《同心向党·共铸明天——2023同心共铸中国心昌都行》启动仪式。会后,300多名专家立即分赴昌都十县一区,开始义诊工作。我和赵绵松主任都想和医院医疗队一起,到海拔更高些的芒康县去,但组委会出于对年纪大的志愿者身体健康的考虑,没有同意,把我们分配到昌都市卡若区参加义诊活动。没能和自己医院的医疗团队一起到更艰苦的地方义诊是此行一个遗憾。

图片3.jpg

卡若区是昌都市最大的一个区,面积1.08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常住人口达到16万左右,占昌都市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义诊期间,我分别在区人民医院、卡若镇医院、安民医院、日通乡医院、强巴林寺、向达寺、卡若镇第一小学、养老院等地,为僧侣、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学生、环卫工人进行义诊、会诊、体检和慰问。当地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乙型炎、骨关节病妇科病以及消化系统疾病高发。我们所到之处,各级领导殷殷以待,期望通过这次活动帮助提高当地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人民群众翘首以盼,渴望得到北京专家的专业诊治,以摆脱疾病的折磨。义诊现场拥挤的场面和病变的程度都令人震撼。

在去卡若镇卫生院义诊时,汽车还没有到卫生院,就看到从卫生院一直排到公路边上的就诊人群。走下汽车没有过多的寒暄,大家立刻投入了工作。两位年轻人做我的翻译,听着副区长对他们说:“北京专家到咱们这里义诊太难得,你们要做好翻译,一定要把专家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告诉看病的群众。”这让我既感动,又感到责任重大。两位翻译都不是医务人员,有时沟通半天也弄不明白,为了不出错误,我干脆在看病的同时,把诊断处理意见和需要告知的内容写成一个简单病历交给患者。虽然看病的速度慢了点儿,但心里踏实了。那天上午,我们一直工作到快一点,被强制叫停后,大家才去公路对面的乡政府食堂匆匆吃了口工作餐,又立即返回继续工作。

图片4.jpg

一位30多岁的藏族妇女对我说,她已经好几年不能低头了,一低头就晕,连洗头都得站立着洗,已经因低头晕倒过好几次了,去过很多地方求医,做了头部磁共振等检查,没发现什么问题。我给她做了神经系统检查,考虑到她年轻没有各种慢性病,出现症状都由低头引起,虽然颈椎片没发现什么问题,我仍然考虑和颈部结构有关,就把患者介绍给擅长正脊的赵志红主任。赵主任通过检查确定,她是枕骨与环椎之间肌腱韧带的病变,通过手法治疗,她的头可以低下来了,当场摸拟洗头等各种低头姿势,她的头晕奇迹般地消失了。患者万分感激!我也由此学到了新知识。

在强巴林寺,一个僧人在我面前掀起僧袍,露出右肩,只见他皮肤上一块块发黑色的条索状斑块,高出皮肤硬硬的。我很疑惑这是什么东西?就问他身上其他地方还有吗?他露出前胸,从上到下也是一条条横行斑块。我觉得是斑痕疙瘩,但患者告诉我,这些部位从没有被刺伤、扎伤过,这又让我陷入了困惑。我给病变处拍了照片,留下他的电话号码,承诺请教皮科专家后一定答复他。晚上通过屠建莹主任转发给屠善庆主任,请他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两天后,老屠主任回信说,这就是疤痕疙瘩,并告诉我疤痕体质的人皮肤没有外伤,搔抓也可以形成疤痕疙瘩。让患者千万不要手术切除,会越切越重,还告诉我治疗疤痕疙瘩的办法。我把老屠主任的诊疗意见原原本本、工工整整地写在一张纸上,找到宾馆前台会藏他语的服务员,把这张纸交给,请他按照纸上写的内容转告给患者,我的心才定了下来。

未标题-1.jpg

在义诊中,几乎每个患者都会用手比划着头颈、后背、腰和两个膝盖诉说疼痛。在日通乡,一位中年男子带着一个瘦弱的小姑娘走了进来,翻译告诉我说这个小姑娘胸痛。通过询问知道她才十岁,已经疼了十多天,吸气的时候就会感到左侧胸痛,有点儿咳,很不舒服,但不知道是不是发烧。我用听诊器检查她的肺部,觉得左侧呼吸音低,于是我让她脱下衣服,发现左胸廓明显的饱满,用手拍一拍,左侧实音,语音传导增强,我判断这孩子可能得了结核性胸膜炎,有大量胸腔积液。看着孩子瘦弱的身体和她父亲不解的神情,就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我的诊断,反复强调疾病的严重性,告诉他一刻都不能耽搁,直到孩子的父亲点头表示马上带孩子到市医院去,才稍稍松一口气。

在向达寺,一个走路有点瘸的男患者坐下后,他跟我说腿疼。我让他撸起裤腿儿、脱掉袜子,发现他左腿静脉曲张,小腿和足部皮肤已经发黑,他这种情况已经一年多了。我告诉他赶紧到市医院血管外科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再拖下去,这条腿可能会烂掉。

未标题-2.jpg

义诊期间,我们还来到了卡若区第一小学,为那里400多名小学生进行身高、体重、视力、心肺等健康检查,并针对儿童卫生常见注意事项、日常健康生活方式养成等内容对孩子们进行了健康宣教。

此外,我们还在卡若区养老院为180名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送医送药,送慰问品。在区人民医院,我们特别为昌都环卫工人和安保人员安排了专场义诊。当我们准时到达医院时,现场穿着环卫标记马甲的环卫工人们早已排起了数百人的队伍。当我送走最后一名患者时,时间已过了下午一点半。

图片5.jpg

在民安医院义诊时,我还为住院患者进行了会诊。结合一名发作性眩晕患者的诊断治疗,进行了教学查房,并讲解了后循环缺血和良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以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化治疗。应医院年轻医生的要求,我与他们互加微信,建立了今后随时咨询的沟通渠道。

在紧张的义诊活动中,我累计接待了338位患者。虽然很累,但能为昌都地区各族同胞送去温暖,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我感到由衷的快乐!

特别让我高兴的是,相隔3年,我和赵绵松主任又一同参加义诊活动,她也是连续多年参加这项公益活动的老志愿者。我们同住一屋,每天交流各自的工作情况和收获,探讨所接诊患者诊断治疗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她从北京带了手、颈椎和膝关节模型等3件教具。到昌都后,又不顾每天高海拔长途颠簸缺氧造成的不适和每次义诊上百人的疲劳,天天坚持备课、熟悉内容,最终讲了一次形象生动的临床风湿免疫课,受到当地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和赞誉。我们相约今后还要共同参加公益活动。

图片6.jpg

义诊活动的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昌都革命历史博物馆,了解了西藏解放的历史背景和昌都战役的伟大意义,昌都是西藏地区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回望历史,缅怀先烈,我们要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奋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我愿永远做一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志愿者。

(荐稿:苏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