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肿瘤与癌性肠梗阻外科

科室新闻

腹膜肿瘤外科成功救治巨大腹膜后脂肪肉瘤患者

发表日期:2023-07-20 来源:腹膜肿瘤外科 作者:李鑫宝,安松林 本页责编:左彦,范晓,曹翠峰

手托下腹,弓腰前行,步履蹒跚,你能想象这是一位50多岁男性走路时的样子吗?一个近40厘米的肿瘤,在肚子里养了13年!

早在2009年,一向要强的杨先生因左侧腰痛,在当地医院检查时发现左侧腹部肿瘤。以防后患,他接受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脂肪肉瘤。但令人惋惜的是,2010年肿瘤复发,他的左下腹又长出了一个约4厘米的肿瘤,本来生活就不宽裕,而且这个肿瘤不耽误吃喝、不耽误干活,心存侥幸的杨先生就放任不管了。

2023年初,肿瘤逐渐长到近40厘米。杨先生腹部坠胀感明显,大便也开始变得不通畅,左侧大腿外侧、前方、内侧麻木胀痛,肌肉乏力,不能长时间下地活动,丧失了劳动能力。当地医院检查后发现,左侧结肠、肾及输尿管、腰大肌、髂腰肌、髂肌等多器官被侵犯,无法行手术切除,建议到大医院进行治疗。杨先生家属慕名找到了治疗腹膜恶性肿瘤、腹膜后恶性肿瘤的专业科室——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

安松林主任医师检查后发现,杨先生的肿瘤巨大,已刻不容缓,安排尽快住院。住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不容乐观!肿瘤占据左侧上、中、下腹,大网膜、横结肠、小肠被推挤至右侧腹,肿瘤侵犯左侧部分结肠、肾及输尿管、腰大肌、髂腰肌、髂肌,压迫腹主动脉、左侧髂总动静脉、左侧髂内外动静脉、肠系膜下血管、生殖血管,并使之变得纤细、移位,压迫左侧腰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图1)。安松林主任医师带领团队展开详细的病例讨论,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剥离、保护血管、神经,切除巨大肿瘤及受侵犯器官,难度极大,出血风险较大。这不仅是对患者身体素质的考验,也是对手术医生技术、耐心、仁心的巨大考验。

2023年6月2日,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术中发现,操作空间狭小,无法整块切除肿瘤,决定分区域切除。首先,切除左半结肠及左中腹部的腹膜后肿瘤,剥离、保护好腹主动脉、左侧输尿管,给左上、左下腹部肿瘤切除腾出操作空间;然后,切除左上腹膜后肿瘤、胰腺后方肿瘤、左肾及肾上腺、左输尿管,剥离、保护好脾、胰腺及供血血管;最后,切除左下腹腰肌间、髂骨前方肿瘤及受侵犯肌肉,剥离、保护好左侧髂总动静脉、髂内外动静脉、腰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至此完全切除腹腔内肿瘤,手术时长整整10小时。

图片4.jpg

图1 腹腔内巨大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关系密切

术后第10天,杨先生半流质饮食,大小便正常,左侧大腿胀痛、乏力症状消退,麻木症状明显好转,未出现明显并发症,腰杆挺直,步伐轻快,顺利出院。

腹膜后肉瘤早期无特异性征象,患者多无自觉表现,肿瘤在早期生长时,以直接蔓延为主。由于腹膜后腔空间相对较大,患者首发症状往往是肿瘤生长至毗邻重要组织脏器引起的相应组织器官压迫性症状。故而,腹膜后肉瘤在临床上最多表现为腹盆腔内单个或几个巨大肿瘤病灶,多侵犯腹盆腔内肠道、肾脏、后腹膜乃至腹膜后肌肉组织等组织器官。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是最常见的腹膜后肉瘤,约占45%。目前,手术仍是其最佳治疗方法。

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是目前腹膜后肉瘤的推荐治疗,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CRS将腹膜后间隙内的所有脂肪组织(包括肾周脂肪囊)进行廓清切除,争取最少的肿瘤残留,追求组织学根治,即R0切除;HIPEC通过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效应与热疗的协同作用,以及大容量液体灌洗作用,清除腹盆腔内隐匿的残余肿瘤病灶及游离肿瘤细胞,对部分肿瘤可达到细胞学根治,降低术后快速复发风险。

CRS+HIPEC用于治疗腹膜后肉瘤的优势,不只是理论层面,还通过了大量临床试验证实。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已开展该技术近1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将不断攻坚克难,在各种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力方面更上一层楼,造福更多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