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如何迈好医学生到医生的第一步
——腹膜肿瘤外科实习有感
第一次临床实习,意味着我迈出了由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第一步。腹膜肿瘤外科作为北京世纪坛医院特色科室之一,是我本科实习的第一个科室,能够进入这里实习我觉得非常幸运。通过一个月的外科实习,我认识到从医学生向医生的转变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由以往课堂上的“纸上谈兵”,到手术室里面向病人的“实兵作战”,作为实习生的我,面临着体能心态、环境适应、操作生疏、紧张疏漏等诸多困难。
初入科室学习,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同时又有些忐忑不安,但在老师们的耐心帮助下,很快适应了实习生活。腹膜肿瘤外科实习时间大部分是在手术室和病房度过的。
在手术室,我从零开始学习。从术前的刷手、穿手术衣,再到戴无菌手套,本该在外科学总论就掌握的基本操作,因为疫情原因基本未曾实践过。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我用较短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上述基本操作,还在手术室护士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会了之前没有学习过的无接触式戴手套。
术中,我仔细观察术者和助手之间的配合。我作为三助也参与其中,主要负责剪线,吸引,浅层打结操作,一台阑尾切除术,做扶镜手。此外,我还在于军辉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皮肤切开,腹壁穿针等操作。原本只能在书本上见到的组织器官、巨大肿瘤,均亲眼所见并亲自触摸感受,令人十分难忘——蠕动的输尿管、软而粗大的下腔静脉、黄白色的胰腺还有粉嫩的子宫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腹膜肿瘤外科最具特色的一项操作就是腹膜切除术,于老师生动形象地将其比喻为房屋装修时的“铲墙皮”,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手术的内涵。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腹膜假黏液瘤的病人,满腹腔的果冻样胶状黏液瘤,最终在医生们长达十三个小时的努力下,达到R1切除(指切除肉眼可见肿瘤)。我既充满对老师们高超医技的敬佩,也深刻体会到了外科手术的不易,更为见证患者手术顺利出院而高兴。
在病房内,我在入科第一天就在刘刚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努力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换为临床思路。通过多次练习,目前我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询问病史的方法。同时,我还在于军辉老师的指导下书写大病历和首次病程,经过多次修改,我对入院记录及首程的书写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而问病史与写病历的工作,也帮助我巩固了对具体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此外,我还在高超老师的带教下掌握了导尿术、拆线、换药(图1-2)等外科基本操作。从起初依靠老师手把手教学,到后来自己独立完成,我清楚感受到自身的进步。查房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日常工作,我学习到了帮助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锻炼肺功能(图3)等方法。看到监护室内患者术后状态一天天的好转,看到老师们对病人们的关爱鼓励及从病人口中获得感谢,让我感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成就感。
图1:术前为患者留置尿管
图2:为术后患者换药
图3:为术后患者准备锻炼肺功能的气球
在四周的实习学习中,我总共参与了5例开腹手术和2例腹腔镜手术,其中4台四级手术、1台三级手术、2台二级手术;导尿3例,拔除尿管3例,拔除胃管3例,拆线4人次、换药9人次,完成做心电图2人次;进行过5次询问病史与病例书写,完成了3份大病历,参与MDT、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各1次。
回顾在腹膜肿瘤外科一个月的实习经历,不断有新鲜事物等着我去体验,内心感到十分充实。由于以往多注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实际操作经验匮乏,熟练度不够,在手术中易出现疏漏和错误,是带教科室提供了难得的实习资源,一次次给予我宝贵的动手机会,一次次向我传授临床经验,从化疗副作用到缝线反应,从做心电图到消毒导尿,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临床操作我都收获了很多。于老师和每一位老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带教意识,在承受医疗工作压力的同时,耐心细致地言传身教,哪怕是最基础的操作内容,也会继续耐心地解释与示范,一步步地辅助我实现向医生角色的转变。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意识到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有太多知识要学习,还有太多技能要巩固,要珍惜带教科室的每一次实践机会,虚心学习、认真观察、动手苦练、及时总结,踏实走好今后的每一步。作为实习生,非常感谢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在学习到了外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老师们“医者仁心”的敬业精神,以及同事间的互相协作、和谐关爱的科室工作氛围也令我感动,受益匪浅。
虽然相处时间短暂,但我对腹膜肿瘤外科这个大家庭感到十分不舍,很幸运拥有这次实习机会。感谢所有老师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让我初步了解了外科工作,激发了我对手术科室的向往,这段实习经历也将成为我最珍贵的记忆。
(荐稿:于军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