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按摩科

学科百科

小寒水火又相争 行气固精贵于衡

来源:中医正骨按摩科 作者:许凌飞 本页责编:范晓,张洁

2024年1月6日进入小寒节气。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倒数第二个节气,“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天气即将进入最为寒冷的三九天。“初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阳气已动,能感知阴阳变化的大雁开始向北进行回归迁徙,鹊鸟开始筑巢,雉鸡会在接近四九的时候感阳气生而开始鸣叫。今天,我们来跟大家聊聊小寒节气如何养生。

图片1.jpg

小寒起居

小寒时节,气温开始进入最寒冷的阶段,所以起居的重中之重还是要做好充分的保暖,以“藏”为主,不要加大身体的负担和阳气的消耗。加之近期身边各类呼吸道疾病盛行,更应做好口鼻保护,保温保湿。这个时节,还要注意做好头部保暖,寒气的侵袭对血管影响很大,头部有着丰富的血管,又缺乏皮下脂肪肌肉的保护,所以最好坚持佩戴口罩、帽子和围巾。

作息上,建议仍延续冬季“早卧晚起”的原则,养阳固精。有锻炼习惯的朋友们要注意选择好锻炼时间,要在阳光充足的时间段进行锻炼,“必待阳光”。还应选择适宜的运动,如慢跑、快走、踢毽、太极拳、八段锦等。“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耗气伤阳。


小寒饮食

冬季要适当进补,又不可太过,应以温补为佳,补肾固精,但不能过于辛热,以免伤阴,如羊肉、山药、龙眼肉、百合、栗子等都是适宜此时节的好食材。同时,还要注意避免进食寒凉之物,以免伤及脾胃,少食螺、蚌、蟹等寒性鲜物,也要少食甚至不食梨、柿子、西瓜等寒性水果。饮食不可过咸,可适当增食一些味道偏酸偏苦之物,收敛补心,以制肾水过亢,水火平衡。没有血糖问题的朋友们还可以多食用红枣粥、八宝粥、山药粥、肉粥等调补脾胃。


穴位养生

小寒节气阳气开始萌动生发,所以水火有相争之意。我们在这个时节的穴位自我保健上,主要遵循通畅心肺、助行脾胃、补肾固精这三个相辅相成的原则进行调理,让水火趋于平衡。


内关穴:内关属手厥阴心包经,是通畅心肺,行气安神的要穴,以两侧拇指轮流搓揉对侧内关,顺时针逆时针各6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彧中穴:彧中属足少阴肾经,平华盖,近肺,肾经的寒湿水气于此化阳,有开胸利气,助肾行水的效用。以单侧掌根经两侧彧中环形搓揉,顺时针逆时针各5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天枢穴:天枢属足阳明胃经,又是手阳明大肠经募穴,是助行脾气,调节肠胃的要穴。双手并指同时置于双侧天枢,同方向环形点揉,顺时针逆时针各6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大椎穴及命门穴:大椎是三阳与督脉交会穴,与命门同属督脉,两穴合用,有非常强的补益肾气之功。一手并指置于大椎,另一手以掌心或掌背覆于命门,同时环形搓揉,上下呼应,使浊气下行,阳气通达。顺时针逆时针各100次为一组,每日早晚各一组。


以上便是小寒时节自我养生保健要点。再次提醒大家,自我保健不能取代专业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来我院中医科就诊。此外,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科将于每周三开设手法点穴脾胃调理专诊,辅助中医科进行便秘、食欲不振、血糖控制不理想等脾胃问题的调理,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