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医路漫漫 学海无涯 ——腹膜肿瘤外科实习体会
实习,根据其词语的定义,便是在实践中学习。在腹膜肿瘤外科实习的四周中,老师严肃活泼的教导、与病人的诚恳交流、与自身不足的克服,三者成为了指导我实践的方向、动力以及目标。尤其是老师的谆谆教诲,让我受益良多。在老师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入微的指导下,我完成了20余次换药。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逐步开始熟悉手术中助手的工作,从导尿、铺巾、开腹、腹腔镜扶镜手到拉勾、打结、剪线,再到引流管植入、腹腔热灌注化疗、关腹等等,以前在课本上仅见过的文字逐渐在病人身上铺陈开来。
图1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崔填祎同学沟通了解病情
图2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崔填祎同学临床切口护理换药
医护老师——实习路上的引领者与保护者
在腹膜肿瘤外科实习,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开腹手术。不同于腹腔镜手术,腹膜肿瘤外科许多手术所需要的腹正中切口,正是我开始外科手术的最好起步。在开腹过程中,一层层解剖结构展露出来。由于对于腹部解剖的陌生,面对老师的各种提问,我总难有招架之力,尤其是安松林主任医师,总是会以这种形式提醒我,需要加强对于解剖的重视;当我无所回答时,安老师却总能给我合适的讲解,无论是面向课本还是文献,向我指明如何找到相应的答案,让我以更深刻的方式掌握所需的知识。这些知识,有些是我学过的,当我向安老师表达困惑时,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行合一,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想当一个好医生吗?那就现在好好看。”老师亲切的话语点醒了我何为在实践中学习。
在这期间,张新静老师带我从每一个床旁基础操作教起,面对我的各种困惑,不厌其烦地向我解释其中的机理与注意事项。李鑫宝老师和姬忠贺老师在手术中给予我各种激励。腹膜肿瘤外科的手术往往规模较大,不仅解剖结构复杂,动辄10小时的手术时长也是对我极大的考验。面对这些困难时,老师们不仅提前让我休息,也会照顾我的水平,极大地减少了我在手术台上可能遇到的挫折。在以安松林主任医师为首的治疗组深切守望以及提供的各种珍贵实践机会中,我不仅对手术过程有了超越课本的理解,更被各位老师的职业精神所激励,明确了自身的职业目标。
患者老师——实习路上的“金标准”
不仅医护老师在我的实习路上对我进行了亲切而深刻的指导,患者,这个临床诊疗活动的核心,更是激励与引领着我一路前行。
当我在开始实习的路上仍“咿呀学语”时,是患者最真实的反馈与经验,让我明白我的操作舒适与否,是否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尽管在腹膜肿瘤外科,许多患者都是腹部肿瘤发生了腹膜的广泛转移,不仅是老师们的精湛诊疗技术,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对于我初出茅庐实习生的包容,总让我动容。尽管只是在面对患者时进行简单的换药、拔管操作,仍然会收到患者诚挚的感谢。为了明确操作过程中患者的神志与操作耐受程度,我总会与患者聊天,尽管有时操作不太顺利,他们仍会包容我、鼓励我;而通过与他们的“闲聊”,我对他们的肿瘤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什么时候发的病,发病是什么感受,家族史对于肿瘤的影响,这些在书本上抽象的疼痛,压痛与遗传变成了病人具象的表情、言语,更增强了我对于疾病的理解。无论我之后从事哪一个专业,这些交流所获得的东西都会留在我心中。
我自己——实习路上最大的“阻碍”
尽管听前辈与老师们反复强调实习的重要性,但当自己面对极度的体力消耗,面对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是会有畏难情绪,甚至有的时候难以克服。老师们总是包容我,及时提出我应该改进的问题,但最终需要改进的,还是我自己。在各位老师的激励下,我一次又一次的进步,专业和心态也得到了锻炼,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医路漫漫,有师引路为幸;学海无涯,伴患疗愈谨行。初入临床,我面对各种各样的第一次,翻到了书的另一面,走向了学习的下一个阶段,但行好事,精进技术,效仿师行,莫问前程。
(荐稿:安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