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园地
闻着大便的腐臭味 医生的心里却是美滋滋
2018年07月23日,90岁的孙奶奶因腹胀、腹痛、停止排气排便3日就诊于我院急诊,恰逢腹膜肿瘤外科安松林副主任医师负责当日的急诊外科会诊,通过详细了解病史得知,孙奶奶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已经3个多月,腹痛腹胀加重1周,停止排便排气3日;查看病人发现:腹胀如鼓,可见胃肠型和蠕动波,腹部叩诊呈鼓音,可闻及高调气过水声。腹部CT提示小肠扩张见气液平面,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明显扩张如碗口,肠腔内可见气体和粪便影,而乙状结肠明显狭窄、增厚,其浆膜面模糊。
综合上述表现,安松林副主任医师对这位老人初步诊断为:低位、完全性、乙状结肠癌性肠梗阻。低位、完全性肠梗阻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风险较高,同时肠道细菌入血发生肠源性感染,进而会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脏器功能衰竭,若梗阻不能及时解除,病情随时可能加重甚至危及生命。但90岁老年人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衰弱,麻醉和手术风险极高,且因为肠梗阻无法进行常规性肠道清洁等术前准备,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概率极大。
面对如此难题,该怎样解决呢?
目前我院消化内科积极开展包括肠梗阻支架植入等多种内镜下治疗,安松林副主任医师联系了消化内科刘揆亮副主任医师和李莉主治医师,三位医师讨论后认为可以先行肠梗阻支架植入解除梗阻,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2018年07月24日刘揆亮副主任医师和李莉主治医师成功为孙奶奶实施了肠梗阻支架植入,支架植入成功后,孙奶奶的大便随即“汹涌而出”,闻着大便的腐臭味,医生的心里却美滋滋的,孙奶奶的肠道终于通畅了,终于可以饮水进食了。
但是,导致肠梗阻的元凶——乙状结肠癌还未得到有效治疗,为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孙奶奶转入腹膜肿瘤外科进一步诊治。在腹膜肿瘤外科主任李雁教授的主持下,全体医生对孙奶奶的病情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讨论,制订了稳妥平衡的诊疗计划,认为一定要首先改善孙奶奶的全身状态,然后择机手术切除。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已普遍开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术中需建立气腹,腹腔压力会增高,增加心肺负荷,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手术风险。为了降低这些风险,由主管医生安松林副主任医师负责孙奶奶进行心肺功能锻炼和营养治疗,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减轻了贫血,纠正了低钾、低磷和低钙血症,心肺功能有了很大改善。2018年08月07日,王岩副主任医师、安松林副主任医师和李兵医师成功地为孙奶奶实施了腹腔镜下乙状结肠切除术,手术过程中麻醉科医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具体情况及时的为孙奶奶调整麻醉和输液策略,保证了手术顺利完成。术后为了加强监护与治疗,孙奶奶转至呼吸监护室进行监护治疗,在医护人员精心的呵护下,孙奶奶病情平稳,三日后转回腹膜肿瘤外科进一步治疗。现在,孙奶奶已顺利康复出院,家属感激涕零。这是在我院多学科医护人员共同努力下创造的生命奇迹,不放弃生命延续的任何机会是我们工作的使命与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