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

学科百科

谷雨时节雨水多 清肝健脾祛湿浊

来源:中医科 作者:杜霄壤 本页责编:曹翠峰,范晓,张洁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有“雨水生百谷”之意,正如其名,此节气的主要特点是“湿温”。谷雨节气后,气温升高,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极适合谷类作物生长,是庄稼生长的最佳时节。

人体内环境随着气候变化,湿邪易损伤脾胃阳气而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部胀满、肌肉关节酸重、大便不成形、舌苔厚腻等症状,也会导致风湿病的复发或加重,部分过敏体质的人群还会出现鼻塞、喷嚏、皮肤起疹等症状。此时,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轨迹,需借助正确的中医指导养生,安然入夏。

起居方面

谷雨时节,天气转暖,自然界中花粉、柳絮等易敏物质较多,过敏体质人群需格外当心。外出时,建议佩戴太阳眼镜、口罩等进行物理防护,还可使用空气净化器去除室内花粉、粉尘等过敏源。每天早晚或在外出之前,用冷水轻搓鼻翼,或按摩迎香穴(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鼻塞、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谷雨时节,气温升高较快,昼夜温差较大,以中午热、早晚凉为主要特点,易致感冒。因此,早晚可适当添加薄外套。但是,“春捂”也要有度,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摄氏度就要减衣,再捂下去反而易诱发“春火”。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这点,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

谷雨后雨水增多,空气湿度加大,风湿病容易复发或加重,应小心防范。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不要久居潮湿之地,衣物因汗出浸湿后应及时更换,少吹风,避免淋雨,天气较好或阳光明媚时应多到户外晒太阳、接受光照,适当锻炼身体。

饮食方面

谷雨虽属暮春,但饮食上仍需注重养脾,宜少食酸味食物、多食甘味食物。谷雨后,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从中医养生角度来说,如此潮湿的环境,湿邪易侵入人体为患,造成脘腹胀满、胃口不佳、身体困重不爽、关节疼痛等情况。如若已患有各类关节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也易在该节气诱发。所以,谷雨养生要注意祛湿,在饮食上加以配合,具有良好祛湿效果的食物有:白扁豆、赤豆、薏仁、山药、荷叶、芡实、冬瓜、陈皮、鲫鱼、豆芽等。

精神调摄方面

谷雨时节,气温变化大,气压低,人们易感到疲乏、烦躁、易怒等不适情绪。中医理论认为,脏是情绪调节的主要器官,在谷雨季节,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兴奋,听音乐、钓鱼、春游、太极拳、散步等活动,都能放松身心。切忌忧愁焦虑,甚至动火,注意劳逸结合,尽量减少外部精神刺激。

(荐稿: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