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新闻
科技赋能 膝关节“智”换 ——北京世纪坛医院完成多例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
近期,北京世纪坛医院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在常务副院长姚琦、副主任陈国强、副主任宋红星、副主任王振威的带领下,顺利完成了十余例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标志着我院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在智能化、数字化骨科建设过程中实现了新突破。科技赋能,助力手术走向智能化、精准化、个体化和加速康复方向,惠及更多患者。
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和屈伸活动受限,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我国,症状性膝关节OA发病率高达8.1%,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膝关节OA的终末治疗手段主要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但是,传统的膝关节置换术需要术中根据患者情况试用不同大小的膝关节假体模型,最终选择合适尺寸的股骨、胫骨假体和垫片。此过程不仅延长了手术时间,也增加了感染风险。其次,膝关节置换术是精确度达到“毫米级”的手术,传统的手术方式非常依赖医生的个人经验,以便恢复患肢正常的力线,保持屈伸间隙的平衡。但人工截骨难免会出现误差,影响患肢力线,严重者可引起假体磨损过快、假体松动等导致手术失败。再次,传统的膝关节置换术需要股骨远端开髓,无疑会增加出血量,患者术中及术后往往需要输血治疗。
图2.手术机器人术前规划假体型号及截骨数值
图3.术中股骨侧及胫骨侧校准
基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的存在不足之处,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司庆华副主任医师、彭立彬副主任医师、艾笛副主任医师、张腾医师、董超医师、姜双鹏医师等,积极投身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的研究与实践,日前已顺利完成了十余台手术,取得了良好疗效。相较于传统的膝关节置换术,机器人辅助下手术具有三大优势:首先,术前将患者膝关节的CT影像资料传输到手术机器人中,进行三维重建和规划,术前即可精确预测假体的型号以及术中截骨的数值等,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实现了手术的智能化和个体化。其次,术中根据手术机器人的截骨导板进行操作,避免了对医生个人经验的过度依赖,减少了截骨误差,确保患肢力线的矫正,实现手术的精准化。再次,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中不需要打开股骨髓腔,有效减少了出血,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康复。
进行机器人辅助下膝关节置换术
图5.患者术前下肢CT三维重建(左一)、术前下肢X线(左二)、术后下肢X线(左三)
目前,北京世纪坛医院关节外科/骨肿瘤科年手术量已近千例,得益于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助力,科室已顺利完成膝关节置换术、脊柱椎体成形/后凸成形术、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等诸多高难度手术,不仅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与疗效,更在学科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夯实基础,迈向新高峰。未来,骨科手术将向智能化、精准化、个体化和加速康复的方向稳步前行,我们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砥砺奋进,精益求精,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多希望和福音。
(荐稿:陈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