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提升药师人文素养 共创温馨服务品牌
——药学部邀请专家开展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提升药师人文素养,共创温馨服务品牌,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于6月12日中午邀请专家开展提升医学人文素养专题讲座,特邀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人文巡讲团成员、医院纪委委员、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周经志老师为大家进行“如何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培训,同时邀请患者服务部主任周一思、医务处副处长马剡芳、门诊部护士长王海燕,等相关职能处室领导进行经验分享。活动由药学部主任姜德春主持。
周经志老师作为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人文医学巡讲团讲师,近年来在多家市属医院、高校等单位宣讲人文医学,致力于医学人文理念传播、落地。他以“医学与人文的关系”为导引,开启了一场关于医学人文理念与技能、医患沟通与药患沟通细节、医德修养提升等内容的深刻探讨。其中,在讲解医患沟通的灵魂“同理心”时,他尤其提到,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中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乏“同理心”应当看作与技术不过关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这让大家深刻认识到在医患沟通中“践行医学人文理念”的重要性,在医学实践中,医学人文理念与技能与精湛的医疗技术本身一样,都是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筑了医疗工作的完整体系。通过磁共振室医师对老年患者的一句细心温暖的话语,让老人感动表扬的故事,周经志老师生动诠释了“细微之处见真情”的内涵,他呼吁药师们也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更多不平凡的温暖瞬间。另外,他还以朗朗上口的口诀形式,表述了医患沟通的人文细节要点,让大家轻松记忆,获益匪浅。
聚焦“临床药学服务”,周经志老师又特别强调了“药患沟通”的内容、方法、技巧及注意事项,包括“发药指导”、“用药咨询”、“用药教育”,以及“尊重患者,平等交流”等。同时,他还从习总书记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讲话精神出发,深入阐释了医德修养对医学人才发展的重要意义。他从医德修养的“四个观点”、“四个境界”和“六个关键”,讲到卫生健康“职业精神”、医务人员的“四大素养”及“八项基本要求”,将医学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起来,让药师们眼前豁然开朗,同时对自己从事的药学事业更加坚定了信心。
讲座接近尾声时,周经志老师以人“讲人文,暖人心;讲人文,全方位;讲人文,重细节;讲人文,善沟通”作简要总结,为药师们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文实践画面,让医学人文的理念深深滋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随后,各职能处室的领导结合实际工作,先后进行了经验分享。门诊部王海燕护士长讲述了自己父亲生病期间,科室及同事们给予她的温暖,像孜孜不倦的泉水一样滋润着她,激发出无尽的感激与力量。她说: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人们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但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对待患者及家属,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有同理心,要用我们的真诚、智慧和爱心,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患者服务部周一思主任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首先是心态,她强调工作中遇到问题要摆好心态,积极应对。她分享了患者服务部陈秋、李傲两位老师的成功经验,这两位老师乐观友善,热情服务,心胸开阔,更能包容患者,医患关系十分和谐。其次是同事间的相互帮助,担当作为,要及时安抚患者。最后是要有情绪疏解方法,这样有助于减少冲突。她还强调多部门要相互沟通配合,更好地服务患者!
医务处马剡芳副处长通过自身经历深刻生动地阐述了与患者沟通、为患者着想、积极主动为患者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最后讲到患者“进门给鞠一大躬,表示感谢”时,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最后,药学部姜德春主任作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各位专家、领导的精彩分享,同时从三个方面对药师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理念层面,要与患者平等相待,这样很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二是技术层面,要有同理心,理解患者的难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主动体谅患者;三是操作层面,他在从事药学专业前曾做过13年儿科医生,从未被患者投诉过,赢得了大家的尊重,他希望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多说一句话、多抬头看一眼、多问候一句、多体谅一下,把工作的普通做成平凡中的伟大!
本次讲座精彩纷呈,如同一场精神盛宴,让人回味无穷。大家纷纷表示,讲座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极具启发性与实用性。未来,我们将用真心、仁心、细心、爱心,为患者提供更加暖心优质的药学服务,不断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荐稿:姜德春,周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