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路径导航: 首页 >>新闻中心 >>医院新闻

医院新闻

攻坚克难 突破创新 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勇闯手术“无人区”

发表日期:2024-07-15 来源:肿瘤营养与代谢中心 作者:王林,张展志 本页责编:王占荣,范晓,张洁

腹胀如鼓,反复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眼睛盯着食物却不能吃下一口……这可能是很多恶性肿瘤癌性肠梗阻患者面临的状况,患者往往因无法进食水导致重度营养不良,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问题。

癌性肠梗阻肿瘤治疗领域的难题,癌症中的癌症

癌性肠梗阻的常规治疗手段有限,治疗效果甚微,多数患者就诊时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部分患者即便有手术机会,但也因手术难度大,手术效果不确切,需多学科协作,让不少医疗机构望而却步。因此,癌性肠梗阻肿瘤治疗领域的难题,被称为“癌症中的癌症”。

8455线路检测中心石汉平教授带领的医护团队始终心系患者,潜心研究,突破常规,攻坚克难,勇闯手术“无人区”,探索出了一条治疗癌性肠梗阻的创新之路,让癌性肠梗阻患者重燃对生活的希望。

11.jpg

勇闯手术“禁区”:为挽救患者生命奋力一搏

48岁的Y女士罹患结肠癌8月余,确诊时伴有多脏器转移。虽经过多轮放化疗,但肿瘤进展迅速,伴发肠梗阻,辗转北京多家知名医院均被告知肿瘤晚期,手术风险极大,死亡风险极高,已无手术机会,建议姑息治疗。患者家属不甘心放弃,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在病友群里广发消息询问,打听到北京世纪坛医院石汉平教授团队,便火速赶来。因已近2个月无法进食水,患者体重下降明显,BMI低至15,处于恶病质状态,伴有重度贫血、低蛋白及多种电解质紊乱,生命危在旦夕,精神心理状态处于崩溃边缘。

石汉平教授仔细研判患者病历资料,发现患者肿瘤累及多个器官,手术难度极大,出血风险极高,需多学科联合会诊手术。入院后,石汉平教授团队立即对患者进行癌性肠梗阻“6字方针”基础治疗,以及营养支持治疗。经半个月的对症治疗,患者精神心理及营养状况有所改善,但仍无法进食。

为解决患者饮食需求,降低瘤负荷,为后期治疗奠定基础,石汉平教授团队多次组织科室内及全院多学科会诊。影像学显示:肿瘤侵犯腹壁、髂外血管、右侧输尿管,并将子宫双附件及直肠包裹在瘤体内。专家们一致认为:只有做盆腔廓清,彻底清除病灶,才能挽救患者生命。术中争取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减轻肿瘤负荷,以利于后续药物治疗,同时解除肠梗阻,恢复患者经口进食。盆腔廓清术本身就是高难度手术,再加上患者基础情况差,让手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难度。经过慎重考虑,石汉平教授带领团队王林博士、张展志博士决定勇闯“禁区”,为挽救患者生命奋力一搏。

未标题-1.jpg

术中险象环生:团队全力配合,患者重获新生!

7月1日上午9点,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这台关乎生死的高难度手术拉开帷幕。打开腹腔后,石教授发现肿瘤与腹膜已经固定成团无法分离,手术难度远远超过预期,按常规腹膜内入路已无从下手,石教授决定从腹膜外间隙进入,从瘤体中分离出髂血管、输尿管、切断子宫、直肠……经过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及手术室护理团队全力配合,手术历时6小时后圆满结束,失血仅600ml,患者术后安返病房。

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救命手术,为患者争取到了继续活下去的机会;而对于医学界来说,这也是一次高难度腹膜外入路盆腔廓清术及腹盆腔多脏器联合整体切除手术,是恶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新标杆,为恶性肠梗阻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最终,在王林博士带领的医疗小组和李群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的悉心照护下,患者于术后第8日平稳出院。出院时,Y女士泪流满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对于坠入深渊后重获新生的她来说,她可以继续作为一名母亲、一名妻子、一名女儿凝聚这个家庭了。

阳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着每个人的心,身处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是如此幸运。身为医者,我们苦练本领,精益求精,始终不忘“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使命初心,用精良的医术击退病魔,开拓进取,守正创新,竭尽全力为患者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荐稿:石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