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从雅江到北京,3岁重度脑积水患儿跨越2000公里的公益救治
7月30日8点,在8455线路检测中心神经外科病房的走廊里,回荡起孩子咿咿呀呀的笑声,神经外科主任胡志强温柔地拉起3岁重度脑积水患儿达瓦(化名)的小手,详细地向达瓦父母解释手术的过程。“我们一起努力,做完手术后健康快乐地成长,好吗?”胡志强耐心鼓励着达瓦,还不会说话的达瓦也用力挥动起小手抓紧胡志强的大手,“嗯,嗯……”回应着期待。
一年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2岁的达瓦头围突然增大,伴随着发育迟缓,他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正常的抬头、坐起及行走,连最简单的一声“阿妈”都无法喊出。在当地进行检查后诊断为脑积水,然而十多万的治疗费用让达瓦并不富裕的家庭难以支撑。时间流逝,达瓦的头围因为积水增长到了64厘米,而正常3岁龄孩子的头围仅为48厘米左右。
“让我们一起救救这个孩子!”
达瓦的母亲本以为这辈子都听不到孩子叫自己一声“阿妈”,然而“生的转机”却在今年夏天悄然来临。
7月7日至15日,“同心·共铸中国心”大型公益项目走进四川甘孜,来自北京的800余名医疗志愿者在甘孜州18个市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健康公益服务。
北京世纪坛医院十余名医生在院长张骞的带领下来到了雅江县。义诊现场,小小的达瓦顶着大大的脑袋蜷缩在母亲的怀抱中,他咂嘬着一只小手,另一只小手拉着北京医生的白大褂不肯松开,这一幕让张骞和医生志愿者们万分动容。
“让我们一起救救这个孩子!”在了解了达瓦家庭的情况下,张骞院长主动提出可向北京世纪坛医院申请减免部分手术费用,北京同心共铸公益基金会也在第一时间筹集力量进行援助。
3个小时飞机,2000公里路程,7月16日,在雅江县卫健局的全程支持和帮助下,达瓦和父母来到了北京。
达瓦入院后,北京世纪坛医院组织神外、儿科、新生儿、ICU、心内、影像、麻醉、护理部及医务处等相关科室和部门进行会诊,针对达瓦的情况和手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神经外科主任胡志强制定了31页PPT的手术方案。
7月30日,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胡志强(中)为患儿手术。呼梦瑶 摄
7月30日9点10分,麻醉药推入达瓦的身体,小小的他进入了甜甜的梦乡。11点,胡志强教授团队为达瓦进行了三个小时的神经内镜手术、脑室-腹腔分流术。下午2点,达瓦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缓缓醒来,迎来了他的“新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外,达瓦的母亲拉着爱人的胳膊、踮着脚尖,期待能够透过小窗看到孩子苏醒的一刻。达瓦父亲微笑着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说,达瓦母亲最期待的就是孩子恢复后,喊她一声“阿妈”!
公益之光汇聚成束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三甲医院,专家号经常是一号难求,而在涉藏等欠发达地区,名医、好医不多,从业人员总量不足,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医疗卫生技术应用能力普遍不强。”8月1日,雅江县卫健局局长刘刚回忆起半个月前的“同心·共铸中国心”甘孜行对患儿和雅江卫生事业的帮助,仍不断感激“真是太好了,幸亏有他们!”
刘刚介绍,为了做好专家下基层义诊工作,县委县政府安排3名县级干部、6名科级干部、12名后勤人员全程对接,雅江地区共义诊2078人次,到边远乡村入户上门问诊年老体弱和特殊病人15人次,开展临床带教培训19场次,培训基层医护人员458人次,组织开展群众性健康宣传教育3400余人次,免费向群众发放355700元的紧缺药品。
“达瓦是这2078人次中的一个,但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刘刚介绍,北京世纪坛医院还与雅江县人民医院签订了远程医疗合作协议,以后再有疑难杂症,雅江的患者都可以得到来自首都的帮助。
“患儿的恢复是一段很长的路,需要患儿、医生和家长共同努力。”手术结束后,胡志强向达瓦的父母详细介绍了恢复的注意事项。
问及将来对孩子有何期待,达瓦的父亲用并不流利但坚定的话语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说道:希望他像同龄人一样正常说话、正常走路、正常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上一篇: 居民中暑晕倒 社区大夫急速抢救
下一篇: 奔赴千里 传承精神 使命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