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肿瘤与癌性肠梗阻外科

科普园地

怪病上身? 大医院的知名专家也有不堪回首的求医路!

来源:宣传中心 作者:闻卓 本页责编:左彦

3月25日上午,阳光透过窗子,照进腹膜肿瘤外科病房。刚刚取出了输尿管支架,完成了肠造回纳手术的孙教授看起来精神状态相当不错。他逢人就说,“怪病”缠身几年,终于卸下包袱,自己比去年第一次手术前已经增加了13斤的体重。

孙教授是北京某医院的知名专家,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也会因为求医,经历五年多的颠簸周折。

故事还要从十五年前说起,一位四川的熟人来京就诊。在接诊这位患有急性、开放性结核病患者的时候,因为没有戴口罩可能感染了结核病菌,为日后的怪病埋下了种子。

五年前的一次体检,孙教授发现自己的右上肺上有形状怪异、面积很大的阴影,经PET-CT进一步检查,发现了肺部和乙状结肠两个部位的高代谢区,也就是说这两个地方存在问题。其中,肺部的病灶怀疑为瘢痕性的癌变。而结肠上的问题被忽略了。

在此后的过程中,孙教授反复奔波于知名大医院与结核病专科医院,做了各种各样的检查,始终没有得到确切的诊断。最终,他自己决定还是做了胸腔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是结核,接受了半年的抗结核治疗,由于功能问题不得不停药。

又过了一年半,也就是三年前,孙教授的左下腹开始疼痛起来,在各大医院反复转诊检查的过程中,发现肠道出现了狭窄,但却无法确诊,到底是炎性?结核?肿瘤内科治疗还是外科手术?始终无法定论。

孙教授说,当时其实手术已经是非常急切的必行之路,但手术风险太高,如果控制不好,术中感染的话将造成无法收拾的后果,没有哪位医生有能力、有责任愿意承担这样的风险。非要一位既有技术又有担当的医生才能接下这样一个“烫手的山芋”。

经本院一位同事介绍,孙教授最终找到了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外科的李雁主任。李雁主任接诊后,经过多方面的考量,结合多年来在腹腔领域的丰富经验,确定必须手术。李主任对孙教授说,这个病即使做了手术,做了病理也未必就能够确定病灶到底是什么,但不做手术肯定是会向更坏的方向发展。所以必须要快,并让孙教授回家等床位。

db25274f0df744efa55a12e168ee14b2_副本.jpg

9月30日,国庆前夕,李雁主任为孙教授进行了手术。长达13个小时的手术极复杂又艰险,切除乙状结肠、部分直肠,还有一部分膀胱,术中还涉及到泌尿外科的一部分操作,包括给输尿管下支架,有条不紊,在李主任术前精心设计和安排下,多学科协作,手术非常顺利地完成了。

术后,孙教授带着肠和支架进行恢复。没有了“怪病”折磨的他,体重逐渐增加,身体状况很快好起来。本来尿路支架和肠造回纳要分两次进行,但为了让患者少跑路少折腾,李主任决定一次性住院完成。

176c0ceeb1624b5c988ad374da73c8a2_副本.jpg

今年3月19日,孙教授完成了取支架和造回纳的最后治疗,终于可以一身轻松离开医院了。他说,作为医生我非常清楚,面对一种充满未知的疾病,可能造成无数种不确定性。主治医生承担了非常大的压力,只有真正站在患者角度,为患者着想,又有一身过硬本领的医生,才能把患者从重病甚至死亡的深渊拉回来。说到此处,同为医生的孙教授移开目光,望向窗户,若有所思,相信有过切身经历,在今后的从医过程中,他更能体会患者的感受和处境,更加深情地为患者服务。